劉東皋觀點:補助私大生學費,賴清德罪過大矣!

2023-07-03 06:50

? 人氣

林騰鷂教授過去常舉德國大學為例一再強調,只有興辦績效良好的私校才應該獲得補助,且台灣私校的比例應降至5%以下,而不是占了總數的7成以上。尤其,國外許多績效優良的私校,其辦學經費主要是來自有聲望的董事募款而來;但台灣的私校卻不斷的向教育部爭取補助,一些校董以爭取補助及「賺錢」為主要目的,而非將教育擺第1,這些都是台灣私立大學教育的各種弊病。如果弊病未改,卻還是繼續拿大筆經費去補助早已失去早年私人興學教育精神的私立大學,則只是繼續在誤人子弟罷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部分學生被迫「為讀大學而讀大學」,淪為政府錯誤教育政策的犧牲品

而今,台灣已是幾近100%的大專升學率,只要學生想讀就有學校可申請,10多年前曾經有學生指考成績僅18分就有學校可讀。試想,一個總分只有18分的學生,其數學、國文(閱讀能力)、英文及其他科目加總平均,一科能有幾分?他進了大學之後,如何應付理工、商學、人文學科等各種專業科目(包括物理、化學、微積分、統計、行銷、管理、文學)的閱讀及學習?這樣的成績就讀大學,不僅浪費大學資源,更浪費了這類學生寶貴的青春與生命。

台大.台灣大學。(柯承惠攝)
台灣第一學府,台灣大學。(柯承惠攝,資料照)

時至今日10多年過去,少子化日益嚴重下,這類適合朝向技職教育體系發展或在高職畢業後即可進入產業工作的學生進入大學就讀的比例絕不在少數。由於陳水扁主政時期未能前瞻正視少子化問題,廣設大學的流弊所及,若干私立大學在經營壓力下,不斷降低招生標準,而學生在錄取率屢創新高,大學幾乎成為基本學歷的徵才標準趨勢導引下,只能被迫「為讀大學而讀大學」,淪為政府錯誤教育政策下的犧牲品。長此以往,許多學校為求生存無心也無力進行改造,提升教學品質;學生為滿足畢業學分要求而被迫學習許多自己不擅長的科目;老師面對學習興趣低落的學生也日漸喪失教學熱忱;業界也經常抱怨許多擁有大學學歷的新進員工,技術水準還不如早年高職畢業生來得紮實;最終形成學校、學生、教師、業界四方皆輸的局面。

政府補助要把錢花在刀口上,才能發揮應有效益

以筆者在中部某私立科大兼課為例,去年班上有一名夜間部25歲的大三男學生,平時上課認真,與我也互動良好,多次在下課後仍與我一起邊走邊聊走往停車場。有次問他對自己的期望,他說自己從18歲就打工賺學費,就讀夜間部期間白天在一家中小型高科技業上班。他自覺能力比其他同儕好,但主管都只對台、清、交、成或台科大的學弟另眼看待,讓他覺得在校能學的不多,在公司又感到很不公平。但這名學生仍自我期許要繼續就讀碩士班,我也鼓勵他,既然高科技公司環境很重視學歷,他在校仍要努力自我學習以考取好的國立大學研究所,不要受到有些學生到校混文憑的氛圍影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