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湧觀點:北美洲極端氣候與其災難越發嚴峻

2023-06-17 05:50

? 人氣

作者表示,全球正面臨災難性天氣事件成為「新常態」的趨勢,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危機。圖為多利安颶風肆虐巴哈馬。(資料照,美聯社)

作者表示,全球正面臨災難性天氣事件成為「新常態」的趨勢,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危機。圖為多利安颶風肆虐巴哈馬。(資料照,美聯社)

北美洲不斷出現極端低溫與豪雪天氣

2019年1月底至2月初期間,位於中緯度的北美地區發生極端低溫事件,部分城市的低溫甚至超越南極大陸,許多居民之大門甚至因而結冰,低溫規模超過30年未出現之寒流事件,肇因於極地渦旋南移至中緯度,導致中低緯度地區受到低溫的影響。1月30~31日兩天,加拿大貝克湖觀測到-41℃的低溫。這兩天,由極區南下的冷空氣同樣對美國中部北側造成低溫,明尼蘇達州卡頓地區最低溫為-48.9℃。紐約31日氣溫為-17℃,低於氣候平均值約8℃。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2年12月23日美國遭到北極風暴炸彈氣旋(bomb cyclone)襲擊,24小時內氣壓急劇下降,伴隨快速增強之風暴;紐約州水牛城入夜後完全凍結,數百輛車被困在路上,救難人員無法救援。密西根州地獄鎮夜間氣溫降至-50℃,西雅圖市變成巨大的溜冰場。12月24日平安夜,各地出現冰風暴、凍雨、洪水及接近破記錄的低溫。12月25日極地寒流為北美洲帶來40年來最強暴風雪,致使氣溫遽降,數小時內降達11℃,甚至出現-57℃低溫,堪稱最冷聖誕節,使加拿大、美國等地出現破記錄低溫,美國中西部和南部創降雪記錄,強風導致海水倒灌,造成美國至少16人死亡,從加拿大到美國都有列車與班機停駛停飛,耶誕假期本該忙碌的機場,因大雪造成美國取消2,800航班,遊客只能滯留航廈內等待,超過2億人受影響,美國至少有23人死於氣候相關車禍。

2023年1月15日美加州淹水災區再逢新風暴,淹水災區遭遇更嚴重洪患,當地降雪量約達2公尺高,薩利納斯河(Salinas River)流域下游多處溢流,甚至淹沒數百公尺的農田,至少有19人因風暴相關因素喪生。2023年2月27日美國西岸冬季風暴,為加州帶來大量雨雪,加州山區積雪114公分,雪量是往年平均值的3倍,連沙漠地區,都罕見下起雪來。另外堪薩斯州及奧克拉荷馬州,都接連出現龍捲風,當天兩場龍捲風,都發展自同一風暴系統;而在美國西岸加州的帕姆戴沙漠區竟然下雪。洛杉磯以西的大熊湖,短短3天降雪114公分,超過往年平均的3倍,還引發山崩。平地區則下大雨,5號州際公路,車子泡在水中,有駕駛爬上車頂打電話求救,旁邊還有一輛差點就滅頂。

2023年3月21日美國再度遭逢極端氣候,加州甚至罕見「三月雪」,3月22日風暴再襲加州,強勁的風、大雨和雪,致發生大範圍洪水。中部及南部部分地區從2022年12月下旬之後,即受到「大氣長河(atmospheric river)」的威脅,這是種天空中由水氣所形成的河流,長約達3,000多公里、寬約達800多公里、深約3公里;曾多次襲擊美國與加拿大,嚴重時帶來的水氣量相當於密西西比河流量的25倍,2022年3月22日大氣長河因而造成加州一連串的豪雨和暴雪。

左為極地渦旋穩定狀態,右為波動狀態之示意圖。(圖/NOAA)
左為極地渦旋穩定狀態,右為波動狀態之示意圖。(圖/NOAA)

貳、北美洲熱浪、野火日趨嚴峻,促成新興氣候公司成立

北美2021年的野火季大幅提前,5月17日加州洛杉磯即出現森林大火,超過500公頃林地,瞬間化為烏有,上千人緊急撤離。加拿大在2021年6月27日前,氣溫從未超過45℃,但7月1日連3日氣溫直逼50℃,造成逾500人死亡,為歷年同期死亡人數的3倍。2021年6月28日,美國奧勒岡州的波特蘭國際機場氣溫達46.1℃,通常此時該機場的均溫僅約22.8℃。加州在熱浪出現前已面臨乾旱,隨之而來的野火再次為居民安全造成威脅。7月17日俄勒岡州爆發巨大野火,吞噬面積相當13萬個足球場。消防中心(NIFC)指出,野火所引發的煙霧,除了美國領土的4個角落地區和東南部沿海外,懸浮微粒上升進入高層氣流,隨著擴展至全美,只有阿拉巴馬州、喬治亞州和佛羅里達州可以倖免,不只野火十分危險,煙霧也會對居民健康造成傷害。

2021年5月17日~7月17日期間美國與加拿大熱浪與野火,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化氣候學家大衛菲利普斯指出,2021年7月1日加拿大與美國西北部地區的高溫,是從加利福尼亞延伸到北極地區的高壓熱空氣造成,該天氣系統會排擠其它天氣系統進入,並持續造成區域性高溫。氣候學家羅德更表示,加拿大49.6℃高溫已遠超出氣候背景值預期範圍。全球氣候變遷下,熱浪等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將會顯著上升,高溫將成為北美野火季的「火藥桶」。

極端氣候、極端天氣,2021年7月美國加州野火、森林大火。(AP)
極端氣候、極端天氣,2021年7月美國加州野火、森林大火。(資料照,美聯社)

最新研究顯示,美國人自2010~2020年間,因極端氣候變遷導致野火更常發生的地區,卻有大量的人不知而移入。總體而言,遷入的地區為亞利桑那、科羅拉多、內華達和猶他等州,還有德州、佛羅里達州以及東南地區城市納許維爾、亞特蘭大和華盛頓特區。人們主要從中西部北美大平原地區遷出,以及密西西比河周圍龍捲風受災最嚴重的幾個地區。研究負責人克拉克指出,人們正遷往野火嚴重災區,近年這些地區夏季更趨炎熱,野火災難將更嚴峻,令人擔憂將對居民造成嚴重威脅。克拉克希望研究能喚醒人們對野火的警覺,因為人們通常認為只有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區易發生野火,但實際上南部甚至部分的中西部地區也有廣大面積將有野火頻仍的威脅。最近乃因應成立一家氣候確認(ClimateCheck)公司,提供各種氣候風險資料,包括洪水、風暴、乾旱、熱浪及火災等風險威脅。

2022年5月美國西部再度爆發嚴重野火,火勢以驚人速度延燒,美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5月有超過5,180平方公里土地被燒毀,創下2018年以來被燒毀最大面積。在加州橘郡知名富人區尼古湖市,火勢燒毀土地面積約81公頃,約有900棟民宅住戶被疏散,熊熊烈火直接吞噬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豪宅。另方面,新墨西哥州「隱士峰/小牛谷(Hermit Peak/Calf Canyon)」的大火則早在4月6日即開始延燒,在強風助長火勢之下,延燒超過25.9萬英畝土地,超過300多棟民宅等建築被燒毀,成為該州史上最嚴重的森林大火。

参、大西洋同時出見3個時速超過90英里的颶風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資料,1960~80年代大西洋颶風並不多見,自從1990年代中期以來,大西洋則進入颶風"活躍期"。2004年颶風查理首次侵襲美國的4級颶風。2005年颶風威爾瑪為侵襲美國的最強颶風,共造成87人死亡。2005年8月,颶風卡特琳娜(Hurrican Katrina)重創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超過2,000人遇難。2010年大西洋同時出現3個颶風,分別為伊戈爾(Igor)、茱莉婭(Julia)和卡爾(Karl)。2013~2016年大西洋颶風則相對平靜。

2017年8月25日美國本土遭遇13年來最強4級颶風哈維(Harvey)侵襲,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測報,哈維颶風登陸德州羅克波特市,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209公里、陣風時速249公里,是德州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經歷最強颶風,造成極大災難。2017年9月10日3大颶風在大西洋同時發展,艾爾瑪(Irma)橫掃加勒比後直衝佛羅里達州,何塞(Jose)和凱蒂亞(Katia)彷彿也不甘示弱。艾爾瑪的強度令專家震驚,185英里的時速保持33個小時以上,使它成為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威力最強的颶風。何塞以每小時140多英里的速度、踏著艾爾瑪的後塵侵襲剛受重創的地區。第3個颶風凱蒂亞在墨西哥東部登陸,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在颶風哈維剛施威2星期之後。

9月是北美颶風季,2017年9月10日有3大颶風同時在大西洋一起發威。(圖/NOAA)
9月是北美颶風季,2017年9月10日有3大颶風同時在大西洋一起發威。(資料照,NOAA)

2021年8月31日美國南部新奧爾良再度受颶風艾達(Ida)侵襲,受災區百萬人口斷電,並且受到洪水威脅。這不得不讓人們聯想到2005年那次幾乎「毀滅」新奧爾良的卡特裏娜颶風。新奧爾良不斷遭受洪災,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因新奧爾良平均海拔低於海平面,且位於密西西比河沿岸的防洪堤與龐恰特雷恩湖(Lake Pontchartrain)堤壩之間,形成一個碗狀的窪地效應,一旦洪水進入城市很難排出,成為易受海水倒灌災害的天然原因。

2022年第4個成形的颶風伊恩(Hurricane Ian),9月19日從大西洋的向風群島一帶形成後,於登陸古巴時已增強為3級颶風,並造成當地2人死亡。接著短短不到10天時間,從原本的3級颶風,幾乎迅速增強到5級,因此被稱作巨獸級颶風(Monster Hurricane)。9月28日登陸美國佛州,造成嚴重暴雨、強風,山洪足以淹沒沿海地區。西南部沿海地區則引發嚴重洪水暴潮,以及龍捲風,多處道路被淹沒成汪洋、並沖走車輛。一艘移民船因颶風沉沒,造成20人失蹤, 超過200多萬戶無電可用、250萬人撤離家園,突顯極端氣候的嚴重災難。

肆、異常出現50場龍捲風,路徑超過320公里

2021年12月10日晚上至12月11日清晨,美國國家氣象局接獲約50場以上龍捲風通報,威力強大的龍捲風群侵襲美國中西部及南部地區,從阿肯色州開始,經密西西比、密蘇里、田納西、肯塔基及伊利諾伊等6州,路徑超過約400公里,造成各州損傷慘重,共112死亡。此系列龍捲風當中的一支行進了超過320公里,是截至目前有記錄以來龍捲風行經最長距離之一。1925年的密蘇里州一起行經352公里的龍捲風,奪走695人的性命。本次風暴共產生約30起龍捲風,伊利諾伊、田納西、密蘇里及阿肯色等州都有人員死亡。2021年12月出現這些龍捲風頗為異常,通常美國在12月是不會發生此類事件的。

2021年12月10~11日龍捲風影響美國區域。(資料/美國風暴預測中心,圖/災防科技中心改繪)
2021年12月10~11日龍捲風影響美國區域。(資料/美國風暴預測中心,圖/災防科技中心改繪)

2023年3月24日晚間美國密西西比州再遭受龍捲風侵襲,造成至少25人死亡,近2,000居民的小鎮房舍幾乎全被夷平。國家氣象局氣象專家普萊斯指出,龍捲風約停留1個小時,並造成274公里長的破壞路徑。從24日晚間到25日上午,美國國家氣象局收到來自「追風者」和觀測人員的回報,至少有24起龍捲風,範圍從密西西比州西部,向北延伸到密西西比州中部,羅靈福克鎮大多建築物被夷為平地;氣象專家表示,24日襲擊羅林福克的龍捲風由超級雷雨胞,或稱「超大胞」所形成,這種風暴的龍捲風早在2011年就曾出現過;助長超大胞風暴生成的條件是熱氣和水氣,在暖化持續惡化下,導致龍捲風季比往年提早約一個月,且夜間溫度不斷升高,因而夜間發生龍捲風的機率明顯增加,造成居民避難和救災效率不佳。美國氣象學會研究指出,在暖化效應下,未來發生類似強度的龍捲風頻率,預計將增加25%。

2023年3月24日晚間,龍捲風強襲美國密西西比州,龍捲風行經之地滿目瘡痍。(路透社)
2023年3月24日晚間,龍捲風強襲美國密西西比州,龍捲風行經之地滿目瘡痍。(路透社)

伍、結論

近年因全球暖化越來越嚴峻,導致全球廣大地區氣溫屢屢創新高,就全球而言,過去5年是史上最熱的5年;各地因而出現更極端的天氣,無論是豪雪、颶風、洪水、龍捲風以及森林火災都屢見不鮮。全球正面臨災難性天氣事件成為「新常態」的趨勢,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危機。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稱:「二氧化碳濃度,至少已達200萬年來最高,氣候定時炸彈正在滴答作響。」人類要阻止全球暖化危機,只剩下不到10年的時間。

*作者歷任飛航總臺主任氣象員、民航局組長及多所大學兼任副教授等職,著有《張泉湧觀點》及《圖解全球暖化之危機與轉機》、《全球氣候變遷─危機與轉機》、《圖解大氣科學》等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