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美國合圍第一島鏈

2023-05-11 07:00

? 人氣

2023年5月3日,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在五角大廈檢閱部隊。(美聯社)
2023年5月3日,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在五角大廈檢閱部隊。(美聯社)

美國補上第一島鏈的兩個缺口

好在韓菲兩國去年都換了總統,兩國的新政府又恰恰都親美。這就給了華盛頓機會,補上這兩個缺口。現在剩下的就是台灣。台灣在第一島鏈的位置,讓它無論對中國還是美國,其戰略地位都比韓菲更重要。倘若中國拿回了台灣,第一島鏈就出現一個巨大缺口。而從軍事角度說,一條防線出現缺口,整個防線就得放棄,美國被迫將圍中防線退到第二島鏈,如上所述,第二島鏈其實也難防守得住。這樣,第一島鏈內就將成為中國完全控制的區域,南海將真正成為中國的內湖。故從美國的國家利益出發,是不可能允許此種局面出現的。換言之,假如北京要武統台灣,華盛頓勢必會下場參戰,保護台灣,這不僅僅是對民主的護衛,關乎美國的信譽,也是由美國作為霸權國家的國家利益決定,它同樣在地緣政治上承受不了失去台灣的代價。當然,中國更承受不了失去台灣的代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軍事的角度看,按照一些軍事專家的說法,中國戰時要突破第一島鏈的封鎖,取決於,一是否已經在第一島鏈內建立起戰略優勢,並能夠確保實現相應的戰略意圖;二是否在必要的情況下將火力投射至第二島鏈,削弱來自第二島鏈的反擊力量,以維護和鞏固第一島鏈的優勢。根據這些專家沙盤推演的結果,假如台海戰爭爆發,在第一島鏈範圍內,中國相比美國具有軍事優勢,但獲勝的必要條件是要搶佔時間上的先機(先發制人)和空間上的先機(具有彈道導彈、反艦導彈、空空導彈等武器的射程優勢)。現代戰爭軍事上的先發制人極其重要,但具體到台海戰爭,如果中國先發制人可能就會失去發動武統的正當性借口,正如北京一向強調的,它不會對其他國家尤其無核國家首先使用核武器一樣,先發制人對北京來說未必是選項;此外,中國如果在第一島鏈的優勢無法外溢到第二島鏈,沒有在第二島鏈建立顯著優勢,也將意味著戰時對第一島鏈的突破可能是脆弱的,會給美國反撲、重新控制第一島鏈的機會。習近平為什麼決意進行軍改,要將解放軍打造成一支現代化的強大軍隊,主要出發點就在這裡。

仍是薄弱環節

未來的台海戰爭,對中美都非常重要。華盛頓雖然補上了韓菲這兩個短板,但也不是萬事無憂,還不能保證十拿九穩。因為韓菲特別是韓國在戰爭爆發後是否真的允許美國使用韓國的基地攻擊中國,恐怕也存在變數。菲總統小馬科斯訪美時已兩次公開表態,不會允許美軍用菲基地攻擊中國,但普遍認為,他雖然這麼講,屆時美軍要使用菲基地由不得菲方,所以中國學者並不相信他的表態。然而,韓國不同,韓國如允許美軍在其本土攻擊中國,不僅面臨解放軍的打擊,更要防它的北邊兄弟朝鮮的偷襲。

不妨假設,如果北京預感在台海戰爭被打敗,會不會要朝鮮在半島挑起另一場戰爭,以減輕中國壓力?金正恩也一定會這樣做,因為台海戰爭也關係金家政權的存亡。北京若戰敗,中共就有垮台的危險,甚至中國都有可能分裂,中共若不存在,想都能夠想到,美韓不會借此之機將金家政權推翻,統一半島?如果韓國屈從美國,就為朝鮮突襲韓國提供了借口。所以,即使只為金家利益計,朝鮮會同意北京在半島開辟第二戰場的要求,這樣至少它還有統一半島的機會。韓國不會不預料到這種情況,在這種關乎國家生死的利益面前,未必完全會聽從華盛頓,讓美軍在韓國境內攻擊中國。

盡管如此,美國在第一島鏈的合圍,對中國仍構成非常沉重的戰略壓力。

*作者為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