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達觀點:診斷SVB風波與對策─當客戶成快閃族,金融穩定需新冷卻機制

2023-05-14 06:30

? 人氣

根據聯準會最新統計,由於過去一年快速升息,目前美國大約有十分之一的銀行,因持有中長期債券的未實現損失超過矽谷銀行,如果儲戶沒有對銀行進行擠兌,這些銀行可能將這些債券「持有到期」來處理,不會「認賠」賣出來籌措現金給客戶提領。這樣就不需要實現這些債券的虧損,進而影響銀行的淨值;如果發生擠兌,銀行被迫賣出這些債券變現,實現損失,甚至發生資不抵債的困境。因此,未來銀行經營者對其資產和負債錯配的風險,應更為審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注資行動制度化 可冷卻擠兌潮

銀行的健全經營是建立在對銀行的信心上,一旦存款戶在杯弓蛇影下集體做出衝動行為,那麼再健全的銀行也禁不起這種打擊。過去客戶要臨櫃辦理時,為了要恢復客戶的理智,常見的作法就是在各分行醒目的地方放成堆的現金。現在金融服務數位化後,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跨行轉帳,也就是說,客戶集體衝動行為,對銀行健全經營的衝擊比過去還大。有人提議提高資本適足率來降低流動性風險,但這恐怕事倍功半,數位時代應有新的制度安排,特別是虛假訊息在各種社群媒體快速散布的今天。

矽谷銀行風波之後,有鑑於超過存款保險上限的金額是誘發擠兌的原因,因此,美國有參議員開始鼓吹調高存款保險的上限。美國財長葉倫也表示,「不會在沒有法律授權下,無限制的調高存款保險上限。」言下之意,只要有法律依據,是可適度的調高。在各種國際調查中,台灣的人均金融資產在全球名列前茅。目前台灣銀行存款保險的上限是300萬元新台幣,是否調高,值得討論。

美國第一共和銀行宣布倒閉。(圖/AP)
矽谷銀行倒閉後,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也爆發擠兌。(資料照,美聯社)

此外,矽谷銀行倒閉後,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也爆發擠兌。這時美國財政部、聯準會與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美國通貨監理局迅速發布聯合聲明表示,已聯合11家銀行向該行注資存款300億美元,以協助該銀行渡過難關。對該行及時注資,本質上就有點「預支存款保險」的味道。事實證明,美國這項「超前部署」是成功的,若是等到銀行倒閉再來處理,那將事倍功半,整個社會的損失更大,未來應可考慮將這次的注資行動制度化,銀行可在面臨擠兌之初,申請「預支存款保險」,例如在觸及相關設定條件時,存款保險資金提前進駐相關銀行,以此來冷卻擠兌潮。也就是說提前運用存款保險,以發揮積極救急功能,而不是消極用來處理善後。

後續應變措施 值得台灣借鑑

當然,上述冷卻機制要救的是正常營運的銀行,因此監理機關必須掌握該行的經營情況,並認為符合相關條件。過去監理機關對銀行的監理,不管是要求業者申報相關資料,或是實際到銀行進行金融檢查,都會有時間落差的問題,看到的資料可能都不是最新的資料。因此,未來應加強監理科技的推動,才能進行即時監理,甚至發揮早期預警的功能,避免事情惡化到不可收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