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ECFA、FTA讓台農漁產外銷有底氣

2023-05-04 06:40

? 人氣

貨櫃,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貨櫃,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中國商務部宣布將對台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外界關注是否為中國大陸將終止ECFA的訊息,儘管各方解讀不盡相同,但簽訂ECFA對台利大於弊,中國大陸對台灣降稅清單計539項,台灣對大陸降稅267項,且從ECFA生效到2022年前九個月,台灣因而減免的關稅累計達92.18億美元、大陸只節省9.53億美元,僅台灣的10分之1,不宜輕言放棄。短期內兩岸經貿仍難以脫鉤,而ECFA可視為檢驗兩岸關係的重要指標,蔡政府若持續配合美國抗中政策,就應儘快做好ECFA可能被終止的風險管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大陸選擇此時對台灣啓動貿易壁壘調查,明顯是對「蔡麥會」不滿,繼軍演之後,再度出手對經貿施壓,當然會對台灣造成相當大壓力。如何溝通因應,嚴防傷害基層農漁民及輕工業,政府經貿及兩岸關係部門責無旁貸,應該審慎溝通因應,但是如何對中國大陸對等合理開放市場,恐難避免,如何降低業界的傷害,應為首要考慮。

澳洲屬出口導向型經濟,中國大陸一向是澳洲最大出口國,佔澳洲出口總額比例達40%,兩國外交與貿易衝突在2020年達高峰,中國大陸對澳洲進口產品進行全面的經濟制裁(價值約133億美元包括:煤炭、葡萄酒、龍蝦和棉花),例如中國大陸以澳洲政府對於大麥業者進行補貼為由,對澳洲大麥課徵高額反傾銷與反補貼稅(徵收80.5%關稅),確實給澳洲經濟帶來了一定的打擊,當時的澳洲總理立即反制,狀告WTO進行貿易爭端訴訟,經兩年多尚未做出裁決。隨著中澳緊張關係緩和,近來中國與澳洲已就化解大麥關稅爭端達成協議,澳洲政府同意暫時撤回WTO爭端的訴訟,而中方則同意重審對澳洲大麥徵收懲罰性關稅的政策,隨後也可能取消對葡萄酒徵收的類似關稅(對10億美元的葡萄酒銷售徵收高達220%的關稅),兩國貿易緊張局勢已有所緩和,在推動對中國大陸經貿關係恢復的同時,澳洲也積極着力於自身的經貿格局更加多元化,儘可能減少對中國大陸市場依賴也未放棄對中國大陸對抗訴求,澳洲政府正努力尋求對中美「平衡點」。中澳處理經貿爭端的做法,明顯與蔡政府面對中國大陸暫停台灣部分農漁產品進口的做法(仍停留在於相關委員會提出特定貿易關切,遲遲未訴諸爭端解決機制仲裁,何況仲裁還需要至少一年以上的時間),更積極更有效率,值得蔡政府及台灣民眾省思。

這些年蔡政府在推動與他國簽署FTA自由貿易協定並不順利(目前臺灣FTA覆蓋率僅只13.6% ):蔡政府一再對外宣稱台美關係史上最佳,但是不僅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台灣不在13個創始國名單內;台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已進行了多年,卻沒有實質進展,近日蔡英文總統於出席台灣美國商會「謝年飯」晚宴致詞時還提到,下一步將尋求與美國簽署全面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可能性」,引發外界批評;還有2021年9月即申請加入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迄今仍無動靜,台灣整體環境雖較為符合CPTPP要求的高標準規範,且CPTPP係由「友台」的日本所主導,但中國大陸的態度始終是最大變數,中國大陸對台灣發起貿易壁壘調查,將凸顯台灣對中國大陸很多產品存在貿易歧視,違反WTO的最惠國待遇與開放原則,恐為台灣加入CPTPP增添變數;即便蔡政府最引以為傲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非FTA)並未納入關稅調降(可提升台灣產品輸美競爭力)、市場開放,只談貿易便捷化、反貪腐、服務業國內規章等12項體制面議題,對國內產業直接助益有限,恐落入「政府有感,產業無感」的結果。目前台灣輸美農產品逾60%未能享有零關稅,競爭力自然不及與美國簽訂FTA國家農產品,蔡政府應以台灣角度出發,主動向美方提出更多訴求,爭取更多優惠措施。

中國大陸已經重新評估對台經貿政策,許多惠台措施可能隨台美深化軍事合作,兩岸繼續對立下去而被迫修正,台灣企業有必要調整對大陸市場的經營策略。蔡政府應以國家利益為優先,積極尋求兩岸關係和緩,並與他國洽簽(FTA),為台灣商品尤其是農漁產品,創造更有利的商機,相信有助於緩解國產農漁產品經常性失衡,穩定農漁民收益。目前台灣農產品受到平均約15.6%關稅的保護,也有約20項的重要農產品係透過「關稅配額」(如稻米、香蕉、東方梨、乾香菇等)及「特別防衛措施」(如花生、雞肉、液態乳等)等非關稅方式來予以保護,一旦加入CPTTP需大幅取消關稅及非關稅措施,勢必嚴重衝擊台灣農漁業,除補貼救濟外,更應該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及提升競爭力,方能確保農業的永續發展。

*作者為農經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