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陣笠」熬到「部會長」,像柯文哲這樣突然崛起的幾乎沒有:《矢板明夫的台日大比較》選摘(1)

2023-03-30 05:10

? 人氣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資料照,柯承惠攝)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資料照,柯承惠攝)

日本國會議員,參眾兩院加在一起有七百多人。在日本的自民黨中,有一百人左右的派系,在歷史上只出現了兩次。一個是竹下派,曾經出過四個首相。另外一個就是安倍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派系大的話,就意味著老大要向企業界募款找錢、照顧並培養小弟一步步往上走,責任也更大,所以說只有非常有能力的政治人物才可以養得起。

日本的派系之所以如此複雜,是因為過去採取的中選舉區制度造成的。比如自民黨在同樣一個選區,如果只派一位候選人的話,不一定會選上,因此要派出複數個候選人才有可能成功當選。結果是出現黨內競爭,你的候選人多一票,我的就少一票。每個候選人都有自己的老大,所以中選區的複數人選就會形成派系。

另外,日本自民黨內部的派系有一個習慣,在每週的固定一天一起吃中飯,因為吃飯時間相同,所以你到我的派系來吃飯,就無法去別的派系。久而久之,大家慢慢熟悉,一起討論、商量,一起提案,就變成該派系的政策。

雖然一九九六年改成小選區制度,但是派系多年的傳統遺留到今天。然而在小選區時代,派系之間的移動開始增加,而且變得日益頻繁了。我想台灣也有類似的情況。

派系的另外一個功能是爭取自己的大臣入閣。比如自民黨七個派系,執政組閣後現在有二十個大臣位置,就是一個派系分三個。安倍派最大、人最多,給你五個大臣的位置。其他派才十幾個人,就給你一個大臣的位置。協商分好之後,大家都有機會。

這某種意義上,是日本政治秩序的表現。一個派系內誰來入閣,也遵循一種秩序。比如說某派系一共有二、三十人,分到兩個大臣的名額。你如果說,「我是新來的,我剛當選」,那對不起,你只能慢慢排隊。如果某人已經當選五次,有十年以上經驗,才有當大臣的資格。可是有這種資格、但沒當過大臣的有五個人,那該派系的責任人就跟首相協調解決這五個人的問題。

一般是當選國會議員五任以後,才能當大臣。當選七次以後,才能當重要的大臣,例如外務大臣、財務大臣。當選十次以後,如果形象好、口才也好,又沒發生什麼大問題,你才有資格競選首相。

2022年7月10日,日本參議院改選,自民黨大勝(AP)
2022年7月10日,日本參議院改選,自民黨大勝。(資料照,美聯社)

要在日本當首相,首先要是國會議員。從國會議員到首相的過程,日本叫做「雑巾がけ」,就是拿著抹布趴在地板上,一條一條的把地板擦乾淨。日語中還有一個詞來形容最底層的議員,叫做「陣笠」,是戰國時代武士的最低級。你從陣笠開始,一點點熬到部會長,先讓你在黨內歷練,然後再到政府部門去歷練,慢慢再提拔你當副大臣、大臣。這既是論資排輩,但也是某種秩序吧。

雖然也有非常個別的明星,會在剛當選議員一兩屆後就去當大臣,但在日本很少出現像柯文哲、韓國瑜、蔡英文這樣突然崛起的情況。這是總統制和議會內閣制的不同。內閣制追求的是平穩政治,個人魅力相對不重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