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多難興邦?百年巨震與大獨裁者

2023-02-14 06:20

? 人氣

好景不常,阿塞德的「小改革」遇到執政集團內部保守派的阻撓,而他也「從惡如流」,很快就停下腳步。但敘利亞公民社會已經萌發,伊斯蘭教遜尼派(佔敘國人口68%)與什葉派(占20%,但包括阿塞德家族)的裂痕也越來越難以彌縫。2011年1月,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風潮湧進敘利亞,民眾透過和平示威要求政治改革與公民權利。阿塞德如何應對?血腥鎮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1年7月,敘利亞內戰全面爆發。阿塞德從「獨裁者」升格為「屠夫」,除了正規軍事行動,還以化學武器(神經毒氣)、「桶裝炸彈」(barrel bombs)殺戮反抗軍地盤的平民,並引發規模罕見的難民潮。敘利亞因此成為國際社會的「化外之國」(pariah state)。

反抗軍雖然得到遜尼派國家與歐美國家的支持,但成分駁雜、山頭林立,難以發揮整體戰力;其中甚至有恐怖組織(包括「基地」與「伊斯蘭國」的分支),讓歐美國家難以力挺。相較之下,阿塞德政權得到伊朗(全球最大什葉派國家)與俄羅斯拔刀相助,尤其俄羅斯從2015年9月開始直接出兵助戰,讓戰局從此徹底改觀。

血腥內戰的最後贏家:屠夫阿塞德

時至今日,反抗軍只勉強據守敘國西北一隅,阿塞德無疑已是這場血腥內戰軍事上、政治上的最後贏家。但他面臨內政、外交兩大難題:如何重建殘破到極點、90%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下方的民生經濟?如何重返國際社會、至少重新被遜尼派主導的阿拉伯世界接納?

巨震發生之前,敘利亞的「外交解凍」過程已經開始,雖然一時間還無法重返「阿拉伯聯盟」(Arab League),但是除了最挺反抗軍的卡達(Qatar)之外,幾乎每一個阿拉伯國家都開始與敘利亞關係正常化。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早在2018就重開大馬士革大使館,阿曼(Oman)與巴林(Bahrain)先後跟進。阿塞德在內戰期間能出訪的國家只有俄羅斯與伊朗,但是去年3月他破冰成功,來到UAE首都阿布達比(Abu Dhabi)。就連夙敵艾爾多安近來也向他遞出橄欖枝,期望聯手壓制敘北的庫德族、遣返滯留土國的400萬敘利亞難民。

看看敘利亞介於土耳其、伊拉克、約旦、以色列與黎巴嫩之間的地緣位置,以及阿塞德手中「俄羅斯」與「伊朗」兩張王牌,這樣的發展其實並不讓人意外,也代表美國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的進一步式微(華府仍堅持全面抵制阿塞德政權)。

2月6日的大地震似乎為阿塞德「震」出更多的外交運作空間。10日,阿塞德政府宣布同意國際社會要求,不再堅持救援物資必須經由大馬士革運往災區,算是為苦候救援的西北部反抗軍地盤災民多開了一線生機。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000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