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棺已蓋、論難定,獨裁者穆夏拉夫的故事

2023-02-07 06:10

? 人氣

2007年,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Pervez Musharraf)(AP)

2007年,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Pervez Musharraf)(AP)

「獨裁者」往往給人殘暴、冷血、瘋狂的印象,然而甫於2月5日以79歲高齡病逝的巴基斯坦前總統穆夏拉夫可稱例外,他的統治手段的確獨裁,但稱不上殘暴;他似乎真心想當巴基斯坦的「民主先生」,只是終究事與願違,悲劇收場。如今,棺已蓋、論難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穆夏拉夫(Pervez Musharraf)行伍出身,從陸軍砲兵基層軍官一路做到四星上將參謀總長,1999年政變上臺,大權獨攬直到2008年。巴基斯坦是一個人口超過2億、擁有核武的國家,穆夏拉夫卻是巴國獨立半世紀以來,第一位在國際舞臺上動見觀瞻的領導人。

原因在於一場悲劇: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

不過還是先來看看穆夏拉夫的軍旅與政治生涯。1947年6月印巴分治(Partition of India),南亞同時誕生兩個大國,但巴基斯坦很快就與印度成為世仇,雙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發軍事衝突(穆夏拉夫年輕時曾參與多場戰役),後來還展開核武軍備競賽。除了宗教(伊斯蘭教vs.印度教)隔閡,領土主權爭議(喀什米爾)也是兩國打不開的死結,。

軍方因此成為巴基斯坦最重要、最強大的國家體制,軍人幕後干政或上臺掌政成為(光榮)傳統。1999年10月,時任參謀總長穆夏拉夫與總理夏立夫(Nawaz Sharif)決裂,夏立夫趁穆夏拉夫出國訪問將他罷黜,不讓他的返國班機降落機場。軍方立刻發起政變,兵不血刃逮捕夏立夫,穆夏拉夫以勝利者姿態返回首都伊斯蘭城(Islamabad)。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充分展現巴國軍方對政變這檔事訓練有素。

穆夏拉夫將軍是巴國歷史上第四位奪取政權的軍頭,但與「學長」們不同,他在政治、宗教與社會政策上以溫和派、世俗派自居,崇拜現代土耳其創建者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urk)(他曾經跟隨外交官父親派駐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穆夏拉政變後第一次公開亮相,居然抱著兩隻北京狗(他的愛犬),讓不少保守的巴國穆斯林很不以為然。在他當政期間,巴國新聞自由差強人意,民間媒體也欣欣向榮。

大權在握之後,穆夏拉夫發下大規模改革的宏願,誓言要讓國家體制中立化、讓政府受到究責監督、遏阻伊斯蘭教基本教義派勢力、振興經濟、對治諸般社會沉痾。他強調自己是不得不出手,從文人政府的「假民主」(sham democracy)之中拯救國家,對半世紀前的立國先賢有所交代。

儘管形象不是那麼猙獰,但當時的穆夏拉夫畢竟是個「政變軍頭」,遭到以歐美為主的國際社會譴責孤立。2001年9月11日,情勢一百八十度轉變。

九一一恐怖攻擊震驚全世界,美國迅速鎖定元凶是伊斯蘭教遜尼派極端組織「基地」(Al-Qaeda),幫凶則是包庇窩藏「基地」的阿富汗「神學士」(Taliban)政權。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展開全球反恐戰爭,阿富汗最重要鄰國巴基斯坦與穆夏拉夫也因此躍升為美國的關鍵盟友——如果雙方能建立盟邦關係。

穆夏拉夫在2006年出版的回憶錄《親上火線》(In the Line of Fire)中回憶,當時小布希政府派遣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曾多次訪問臺灣)前往伊斯蘭城,警告巴國若拒絕合作,將會被「炸回石器時代(be bombed back to the Stone Age)」(美方否認)。

2001年10月,時任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Pervez Musharraf)與美國總統小布希(AP)
2001年10月,時任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Pervez Musharraf)與美國總統小布希(AP)

穆夏拉夫做出重大決定:與美國合作。巴國同意美軍使用其軍事基地、領空與道路,對阿富汗美軍進行運補與支援。巴國軍情單位也協助美軍獵捕或獵殺數十名「基地」的高幹。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超級強權亦然,美國在過去20年間為巴國送上約320億美元的各式援助。

儘管被小布希譽為「堅強的自由捍衛者」,但穆夏拉夫還是要兩邊下注:一邊支援美軍反恐戰爭,一邊包庇在巴國北部運作的「基地」與神學士;2011年「基地」領導人賓拉登(Osama bin Laden)遭美軍獵殺的地點,就在巴國北部,距離伊斯蘭城僅120公里。穆夏拉夫後來聲稱,這麼做是為了阻止印度將黑手伸進阿富汗。

反恐戰爭在巴國掀起極大爭議。對歐美國家及其盟邦而言,「基地」與神學士固然是十惡不赦,但他們在巴國社會與軍方(以及更廣大的穆斯林世界)絕對不缺同情者與支持者。這場戰爭加上穆夏拉夫本人的世俗化意識型態,成為巴國自家恐怖主義的導火線。穆夏拉夫逃過多次暗殺行動,但他的國家逃不過野火燎原的恐怖攻擊。

其實在九一一事件之前,穆夏拉夫還有一次改變歷史的機會。2001年7月,穆夏拉夫訪問「世仇」印度,與印度總理瓦巴依(Atal Bihari Vajpayee)舉行峰會,目標是簽署一份已有眉目的世紀和平協定。然而經過三天的磋商,雙方仍然無法克服自家鷹派勢力的阻撓,喀什米爾的死結仍然無解,峰會功虧一簣。

2001年7月,時任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Pervez Musharraf)與印度總理瓦巴依(AP)
2001年7月,時任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Pervez Musharraf)與印度總理瓦巴依(AP)

穆夏拉夫在外交與國安上毀譽參半,在內政改革上則是虎頭蛇尾,早早就對保守勢力讓步;只有經濟表現差強人意。這樣的成績單顯然無法讓穆夏拉夫接受,他想方設法鞏固與延長政權,手法日益強硬粗暴、破壞體制。但巴國各方逐漸失去耐心,司法界與他的對抗尤其激烈,軍方對他的支持也開始動搖。

2008年8月,在國會彈劾陰影下,穆夏拉夫黯然辭職,結束不到九年的「獨裁者」生涯,三個月後出國流亡,他為國家政治、社會、經濟正本清源的宏願終歸破滅

獨裁者的晚年可謂歹戲拖棚。穆夏拉夫對辭職下臺始終很不甘心,認定「平反」與搶救自身歷史地位之道就是重掌政權。2013年,他回到巴國,試圖投入當年的國會選舉,但巴國民眾反應冷淡,選委會取消他的候選人資格,政府以「叛國」罪名起訴他。穆夏拉夫準備出庭那天,巴國軍方出手攔截,將老長官送進醫院,算是為他留一點顏面。

2016年,穆夏拉夫以「保外就醫」的方式再度出國流亡,落腳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的杜拜(Dubai)。2019年12月,巴國法院以破壞憲政體制為由,判決穆夏拉夫有罪,刑度則是死刑。儘管是不可能實際執行的「缺席審判」,但前軍事強人遭司法體制重懲,這在巴國可謂史無前例,而且可能是穆夏拉夫對國家的最後一項「貢獻」,證明了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就連前獨裁者也無法例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