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從陳建仁「被攻擊」現象,看台灣價值體系之崩潰

2023-02-06 07:10

? 人氣

行政院長陳建仁自中研院「借調」組閣,爭議不歇。(柯承惠攝)

行政院長陳建仁自中研院「借調」組閣,爭議不歇。(柯承惠攝)

行政院長陳建仁「借調組閣」爭議未歇,中央研究院聲明陳建仁屬「新聘」,不符合延長服務不得借調的規範,將依程序函復總統府,言下之意同意借調已屬板板釘釘不可更改。可想而知,支持者必然支持,而反對者依舊反對,既無助於為陳建仁緩解爭議,更無助於政、學界限之釐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政學擇一而就是諍言,而非攻擊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波無效諍言背後反應台灣社會的政治裂痕深化到學術界的警訊,有論者謂之為「學術界沉淪是整個社會崩潰的前兆」,這句幾乎無可挑剔的斷言,置諸正反兩方都適用,支持陳建仁者認為「攻擊陳建仁」是台灣價值體系崩潰的先兆;批評陳建仁者認為腳踏政學兩條船,就是中研院(學術)沉淪的表徵;雙方都無法說服彼此。

首先,所謂「攻擊陳建仁」並不精準,做為最高行政首長受到相對嚴格的檢驗,其理必然,即使進入立法院備詢,職司監督的立委也不可能個個山呼千歲,閣揆英明。

其次,批評者並不反對陳建仁組閣,也不質疑行之有年的「借調制度」,重點在:最高行政首長不同於專業部會,並不適合「借調任官」,這予人太強烈的「短命內閣」印象,否則豈會就任前就先留後路?陳建仁說行政院長是他最後一個政務職,既如此為何不能擇政而就?遑論中研院士這個榮譽名銜並不會因此而失去。

其三,借調是政界向學界覓才的途徑之一,借重其專業兼而保障其學術生涯不因此中斷,但也不能濫用,所以才會有借調年限,不容許長時間兩頭佔缺,否則朝堂盡是借調任官者,士林却流浪教師充斥,豈不荒唐?所以才會有屆齡退休者辦理延長服務(延退)者不能借調的規範,因為學術機關破格延聘屆齡退休者,意在其學術貢獻而非官場奉獻。

延長退休者不得借調,不能一院兩制

遺憾的是,陳建仁違背了借調制度的美意和宗旨,更遺憾的是,中研院對自己延退要點的解釋,抽離脈絡、扭曲立法精神,學術機關不知自己的角色、責任甚至歷史定位,問題比陳建仁還大,做為每年預算上百億的最高學術機關,却甘為政治扈從,其「沉淪」將伊於胡底?舉例而言,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為陳建仁以特聘研究員借調組閣遭非議,是因為每月近五十萬元的高薪給,強調香港新加坡歐美的研究員薪給更高為之開脫,就是風馬牛亂湊一通,中研院研究員或特聘研究員的薪給不論高低,其宗旨都在學術研究,而非幫官場訓練或安置政客,中研院的借調應該比大學更嚴謹。

首先要辨明中央研究院(或是各公立大學)「延長服務案件處理要點」的立法精神。依中研院要點第五點,並不是所有研究人員都可以在六十五歲以上延長服務;只有得過教育部國家講座、教育部學術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兩次以上等研究表現傑出者,才能夠申請延退。由此立法精神可見,研究成績不突出者難以延退,是因為他們的延長服務對整體研究貢獻有限。簡言之,中央研究院容許優秀研究人員在六十五歲以上繼續領國家公帑,其立法意旨,是要借重他們的研究能力,而不是希望延長他們涉染非關研究之外務。正因為如此,所以該要點第八條才會規定:延長服務期間不得借調其他機構。

中研院聲明稱陳建仁是「新聘」,不適用「延退」規定,首先該院延退要點規範的是院內六十五歲以上優秀研究人員的延長服務,但另在「研究所組織規程」中明定對院士與具有研究殊榮者,可以超過六十五歲新聘,避免只准院內人才延退,而院外高齡傑出者不能加入延長服務,既都是「延長服務」,又豈能院內延退者不得借調,而院外高齡新聘延退者却可以借調之「一院兩制」?

悲夫中研院─「要怎麼配合,先那麼掰」

法規設計必須中立,一體適用,絕對沒有理由在「院內」與「院外」造成無謂的差別,須知無差別待遇就是爭議之源,陳建仁在兩年前卸任副總統已經超過退休年齡,以六十九歲為中研院「新聘」為特聘研究員,但這當然不表示他高齡新聘可以享有借調「特權」,但是中央研究院的解釋,卻為陳建仁創造了唯一的例外:七十二歲竟然還能佔缺借調,去院外沾染外務。用白話文說:依中央研究院的要點,六十五歲以上的院內老和尚通通叫做「延長服務」,受到種種唸經的約束;但是依該院聲明,外來的老和尚不必唸經,可以在寺外吃葷開戒。

遺憾的是,如此簡單明瞭的立法旨趣,中央研究院似無體認,所以才會發出令人錯愕的新聞稿,生硬區分院內與院外的延退人員。這份新聞稿既不能釐清爭議,更無法漂白陳建仁的形象。

陳建仁借調爭議令人困惑的,不僅在於中央研究院法律規定的鋸箭法解釋,更在於該院的角色認知。中央研究院依其組織法是全國最高學術研究機關,但是該院這件個案的處理,卻像是個深於世故、算計機巧的商人,或許撥撥算盤,陳建仁借調案是一個極佳的政治「槓桿」,藉此案的默契和陳建仁做為最高行政首長的權勢,強化政治環境(不論是總統府、行政立法兩院或民進黨)對中研院的支援,果若如此,那就是台灣知識界的不幸了,這才是「學術沉淪」的徵兆。

中研院百年歷史,歷任院長有與政治粘黏甚深、擁護特定政黨不遺餘力者,也有與當權保持距離、維繫知識分子風骨者。當年,胡適在威權時代,還能公開講出「總統,你錯了」這樣的諫語,樹立中研院的學術脊樑,留下令人欽佩的身影,胡適當年的金句還有「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如今吃老本的的中研院却發出「要怎麼配合,先那麼掰」的聲明稿,豈不令人嗟歎!而中研院為陳建仁連開兩次例外大門,只能說,沉淪已非一朝一夕,於今尤烈。

本篇文章共 5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53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