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我們啊,山裡的每棵樹都摸過:《種回小林村的記憶》選摘(2)

2018-08-06 05:10

? 人氣

逃出八八風災後就不再狩獵捕魚, 徐吉綠阿伯仍希望有方式,能將祖先的工藝智慧傳承給下一代。

逃出八八風災後就不再狩獵捕魚, 徐吉綠阿伯仍希望有方式,能將祖先的工藝智慧傳承給下一代。

2009 年八八風災帶走小林村近 5 百人的生命,更帶走這曾是大武壠族最大部落的許多寶貴文化記憶 — 現居高雄日光小林的徐吉綠,便是小林村僅存碩果的大武壠族工藝師與老獵人之一。

走進吉綠阿伯家的走廊時,會看見牆上掛滿了笴、簍等用竹材或藤編織而成的大武壠族傳統器物,還有做成鏤空球狀,做燈罩很適合的竹編球,是他在別處看到,用眼睛研究一番,就可以自己做出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古早的東西、生活的東西、打獵的東西,都會做。笴是我十幾歲的時候就做過,自己剖竹篾、自己做自己看。跟著我爸爸哥哥去溪邊放,八、九月颱風過後都會去放,白露的時候,噢,魚都會『拚過窟』!」

想起那時楠梓仙溪魚獲的盛況,吉綠阿伯也興奮起來,「那時候連鰻魚都有!還有最大隻五、六斤最好吃的 siaben(高山鯝魚)、苦沙(kho̍o-sua-a)身上有青黃條紋、石賓仔(tsio̍h-ping-a)的蛋不能吃會拉肚子、苦花、樹林魚(tshiū-nâ-a)、pogam、彈塗魚 tsio̍h-ta-a)⋯⋯,這個魚你實在是懂不完!」

抓魚的笴分成笴頭、笴尾兩部分,和石頭一起排成的笴頭不能拿起來,把笴尾裡的魚獲取出放進魚簍,再把笴尾放回溪裡就可以繼續捕魚了。「有的時候魚會被人偷拿,像是隔壁或是比較遠的走過去就拿一下。其實都知道是誰。」不過當我們繼續追問小偷是誰,吉綠阿伯趕緊笑著搖起手:「大家都會去拿啦,都會好奇別人抓到了哪些魚,有時候人家偷拿我們也是笑笑的,沒關係啦。他們也不會全部拿走,拿個一兩尾比較小尾的。」

這種大器的性格,也反映在笴的製作,不做密,留下縫隙讓比較小的魚游走,只留下大的魚。而放笴也有倫理、有規矩,「河很大,一人放一邊的話,要平均一點,不能一個比較靠近上游,會擋住(別人河道的)水流。同一個家族會在同一個地方放笴,如果和長輩一起的話,一定要擺在長輩的下游。

徐吉綠阿伯十幾歲就開始跟著男性長輩走入山川,自己學習剖竹篾、做魚笱,是小林村少數仍精熟各項傳統工藝的大武壠族人。
徐吉綠阿伯十幾歲就開始跟著男性長輩走入山川,自己學習剖竹篾、做魚笱,是小林村少數仍精熟各項傳統工藝的大武壠族人。

吉綠阿伯國小就開始放笴,當時村裡能做笴的就只剩十幾戶,他吸收了許多耆老傳授的經驗,對於笴的知識,他得意地說,「我是博士啦!」

現在的笴越做越美越細緻,漸漸變成生活中的工藝品,「以前楠梓仙溪的魚很多很多,笴隨便放都有;四十年前我三十幾歲的時候就漸漸沒有魚了,有魚的時候做比較粗,沒魚的時候就做比較細、比較美」。但問及為什麼漁獲減少,他略帶埋怨起來:「都是有人拿 Kali(化學藥劑)這樣毒。毒魚這樣就不好了,魚不管大小通通都會死。自從 Kali 出現以來就沒什麼魚了。」

「以前我會和爸爸、哥哥去山上挖鱸鰻最怕的鱸藤,放在石頭上用石頭捶,捶得碎碎的,推進水裡攪拌。一次都要兩三個人一起捶,堆成一堆一堆再互相問『你捶好了沒?』『捶好了』『預備』一起把鱸藤推進水裡攪拌。等個五到十分鐘,魚就會暈暈的浮到水面上翻滾,我們就會開始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