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東亞青運後,誰會是民進黨執政無能的下一個受害者?

2018-08-02 05:40

? 人氣

東亞青運的主辦權被取消,受害的是運動員和台中市民,以及金門縣民。斷交事件中,受害的是我國的外交官,以及必須和大陸往來的台灣人民。過程中,唯一不變的定律是,受害者是整個國家和台灣人民,得利的卻是民進黨政府和部分綠營政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80730-台中市長林佳龍今(30)日出席台中市政府正式向東亞奧會(EAOC)申復2019東亞青年運動會主辦權國際記者會。(簡必丞攝)
台中市長林佳龍出席台中市政府正式向東亞奧會(EAOC)申復2019東亞青年運動會主辦權國際記者會。(資料照,簡必丞攝)

其實,兩年多以來,民進黨的所做作為和造成的負面後果,早已被腦筋清楚的台灣民眾看破手腳。大部分民眾已經發現,民進黨的兩岸關係和對外政策的路線,不但不能有效的捍衛台灣的尊嚴和利益,反而會對自己人造成更大的傷害。而他們圖的,只是自己的利益而已。事實上,這套手法不只是涉及兩岸關係時才適用,民進黨政府在處理內政問題時也一樣適用。簡言之,也可分成類似的3個步驟:

  1. 首先,蔡政府或他們的支持者會以改革或轉型正義的名義,在國內的各個領域,對反對黨和人民進行鬥爭。不管他們用的理由是什麼,真正的動機都是為了選舉,或是謀取政治利益,所以是「假改革」。
     
  2. 而當受害者利用法律或其他途徑反擊時,民進黨卻把自己講成是改革者,而把受害者的維權行動講成是反改革,並動員支持者進行鬥爭。他們在強調改革的同時,卻不提自己首先違法所應負的責任。
     
  3. 如果覺得面子掛不住,就拿那些不得已必須和政府保持關係,或是最沒有反抗能力的人開刀。並且自欺欺人的對外表示,這一切都是為了改革。等到風頭過了後,再尋找下一個目標,開啟下一輪循環。

像這樣的案例,兩年多來,俯拾皆是。民進黨政府舊的問題不去解決,卻到處製造新的問題,然後再把受害者講成是製造問題的人來加以對付。一方面推卸責任、轉移焦點,另一方面也可以假裝成有在解決問題的樣子,自欺欺人的說自己有在做事。

例如所謂的軍公教年改,或是所謂的轉型正義,就是這樣假改革、真鬥爭的操作手法。前者傷害的是基層的退休軍公教,後者傷害的是基層的國民黨黨工,而且兩者都是蔡政府首先違法和違憲。

又比如台大校長遴選的事件,和侯友宜的文大宿舍事件,就是這樣無事生非,硬要把原本合法的事說成非法的,對受害者進行人格抹黑和政治鬥爭,以獲取政治利益的事件。前者受害的是管中閔和台大師生,後者是侯友宜和文化大學的校方以及學生,而且這兩件事至今都還沒解決。過程中,同樣唯一不變的是,受害者是整個國家和台灣人民,得利的卻是民進黨政府和部分綠營政客而已。

如何避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在理解民進黨的手法之後,就必須知道如何自保。但由於民進黨執政的不確定性實在太大,沒有人知道他們接下來還會捅出什麼婁子,所以也無法確定下一個具體的受害者會是誰。不過,根據本文所提供的資訊,有三類人應該提高警覺:

  1. 高度政治不正確者:例如像管中閔、侯友宜這樣的藍營人士,或是像中華奧會這樣「台灣價值」太低的組織。
     
  2. 有能力或者必須要在大陸和國際上活動的人士:例如我國的駐外人員、體育選手或是學術單位。
     
  3. 政治上的弱勢族群:例如像台大或文大的學生,金門縣民,或是退休軍公教族群。

短時間看來,民進黨政府這種意識形態掛帥,在國內外到處生事,卻又沒能力負責和解決。對外無能,只能對內壓迫,凡事都只考慮選舉和政治利益,而不顧後果的執政風格,應該很難改變。隨著年底大選的逼近,這種情況可能只會越來越嚴重。為了避免成為民進黨執政無能的下一個受害者,台灣人民也只能想辦法自保,不求趨利,但求避害,只能好自為之了。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生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3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廣挺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