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啓正觀點:槍擊事件後的心理健康同樣需要被重視

2023-01-21 06:30

? 人氣

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既然是未來連結社區與醫療資源的重要媒介,或許可更加「主動發現」可能受到影響的民眾,設計針對類似事件需求而形成的心理健康資訊或團體課程,如此方可更完整提供心理健康的相關照護。(Pixabay)

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既然是未來連結社區與醫療資源的重要媒介,或許可更加「主動發現」可能受到影響的民眾,設計針對類似事件需求而形成的心理健康資訊或團體課程,如此方可更完整提供心理健康的相關照護。(Pixabay)

日前新聞提及,在桃園槍擊案後有市議員呼籲市政府應協助目擊事件的社區民眾心理諮商的相關訊息與資源。這樣的做法是相當值得肯定的!顯示對於重大社會治安事件後,政治工作者已非僅重視「警政」、「法律」等相關議題,也同樣重視民眾經歷此事件後的心理健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新聞中桃園市政府衛生局的回應主要有三:其一是「提供當地里長心理諮商資訊」,再來是「安排相關團體課程」,最後則是「可在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預約免費心理諮詢面談服務或留言」。這些方式,感覺給予民眾相當充分的資源,但是否能真的貼近民眾的需求與狀況,可能仍有值得再進步與討論的空間。

首先,提供給里長心理諮商訊息,應該是希望藉由里長將此訊息傳達給需要的民眾;但是仔細思考這樣的做法,就不難想像里長是如何發送這樣的訊息呢?很有可能就是「放在里公佈欄」、「丟到民眾的信箱中」或「可能在里活動時做些宣導」。

這些方式,不但應該思考到底需要的民眾是否會真的看到這些資訊?而且多數皆像是在心理健康初級處遇時,試圖普及化心理健康識能而進行,而非為了已有可能的特定影響區域時,需要找出特定對象的可能做法。

其次,安排團體輔導或舒壓課程,這些似乎都是相關單位本來就已有的課程,並非為社會事件引發之心理創傷所特別規劃;由此可知,雖有課程但能否對本次事件而受影響的人有所幫助,也就會打上很大的一個問號。

最後,提供網站讓民眾預約免費心理諮詢;這樣的方法雖然看似提供一個隨時可用的心理協助管道;但很可能忽略的是,這些受影響的民眾根本就沒有能力辨識自己是否需要得到心理上的照顧。也就是說,即使民眾可能心理受到事件影響,但卻完全不會、也沒有想到去使用這樣的資源;這僅會使得這些資源放在那卻無人使用,甚為可惜。

經過這樣的事件,或許多數民眾並不見得受到太嚴重的心理創傷,也不見得需要擴大化該事件帶來的負面情緒;但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既然是未來連結社區與醫療資源的重要媒介,或許可更加「主動發現」可能受到影響的民眾,設計針對類似事件需求而形成的心理健康資訊或團體課程,如此方可更完整提供心理健康的相關照護。

*作者為大學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