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新內閣想不以拖待「斃」得先闖三關卡

2023-01-12 07:20

? 人氣

傳言中閣揆人選陳健仁曾經是和蔡英文配合相當好的副手。(攝影/陳品佑)

傳言中閣揆人選陳健仁曾經是和蔡英文配合相當好的副手。(攝影/陳品佑)

九合一大選後備受爭議的內閣改組問題,在立法院這個會期結束後揭曉。如無意外,明天(1月13日)立法院會期將結束,當天行政院長蘇貞昌會率內閣提出總辭。新的正副閣揆可能由前副總統陳建仁與前桃園市長鄭文燦接任,內閣也會做部分調整。不過,總統府與行政院都未內閣改組做更進一步說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執政黨九合一敗選後,閣揆蘇貞昌承受鉅大壓力,黨內外都要他下台負責。倒是國民黨籍的台中市長盧秀燕說了句「公道話」:過去三年,蘇貞昌院長領導台灣走過疫情非常辛苦,她要特別感謝蘇在過去3年的付出與努力。蘇貞昌自主性強,不見得處處聽總統蔡英文的指示;另一方面,民進黨內能像蘇貞昌這樣有行政經驗、黨內資歷、同時氣勢也罩得住局面的領導人並不多,因此蔡英文四年來對蘇貞昌相當倚重。

蘇貞昌似乎也還不想離開閣揆位子。去年底行政院製作《這男人太狠了》宣傳片,歷數蘇揆四年任內的政績,影片最終結尾還秀出「繼續衝,繼續拼,國家繼續向前進」的字卡, 透露了他還想「繼續衝」的企圖心。而他自行決下運用超徵稅款發給每個國民6000元現金,也比蔡英文在國安高層會議後宣布的處理原則更進一步,似乎有強逼小英買單之嫌。

20190922-行政院蘇貞昌院長、副總統陳建仁出席「中華民國土木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第10屆第1次會員代表大會」。(盧逸峰攝)
現年75歲的蘇貞昌(左)已經是總統直選以來任期最長的行政院長。(盧逸峰攝)

其實,蘇貞昌能夠「衝」到現在、「拚」到今天已經是絕無僅有的奇蹟特例。現年75歲的蘇貞昌已經是總統直選以來任期最長的行政院長──他這一任已滿4年,也已經是任期最長的院長,若再加上扁政府時代一年多的閣揆資歷,全部任期更已逾5年。而他卸任時也將是最年長的一位。

「以府領政」與「以黨領政」

一旦蘇貞昌不再衝了,接下來的行政院長人選與內閣布局將面臨幾大挑戰:

首先,總統蔡英文還有一年四個多月任期,她辭掉黨主席後,可以協調黨政的平台少一個,目前台面上主要靠國安高層會議以及與行政院長每周例會來協調府院、「以府領政」。蔡英文若不想跛腳,下一任行政院長就必須很能配合她的政策思維。而如今傳言中的正、副閣揆人選陳健仁與鄭文燦,一個曾經是和她配合相當好的副手,一個是深受她鍾愛信賴。這樣的府院搭檔是對蔡英文有利的。另一方面,九合一敗選加上蔡英文任期進入末期,政策也會受到黨內外更多挑戰,新的閣揆得要罩得住黨內外的壓力──過去蘇貞昌的霸氣雖飽受批評,但他卻能罩得住政局。

20230107-民進黨主席補選參選人賴清德7日出席「向黨員報告-政見發表會」青年場。(顏麟宇攝)
執政團隊的運作會是以明年總統、立委選舉為核心,也就是以賴清德馬苜是瞻。圖為賴清德出黨席主席補選「向黨員報告-政見發表會」青年場。(顏麟宇攝)

其次,內閣改組的同時,民進黨主席也將改選,副總統賴清德勢必順利當選。賴清德預料也將是民進黨下一任總統參選人。九合一大選蔡英文主導縣市長提名,也要負起敗選主要責任;即使選後黨內沒有直接將矛頭指向她,但辭黨主席後,她對明年大選布局的影響力將大大減少。未來一年,執政團隊的運作會是以明年總統、立委選舉為核心,也就是以賴清德馬首是瞻。賴清德也當過行政院長、熟悉政務運作,比目前傳言中的閣揆更嫻熟行政運作 。未來黨政關係能否磨合的好、賴神如何「以黨領政」、府院黨關係怎麼運作值得觀察。這也很大程度決定民進黨能否打贏明年大選。

張善政、盧秀燕、侯友宜、朱立倫合體舉辦萬人造勢活動,儘管現場下起雨勢仍無法澆熄支持者的熱情。(圖/盧秀燕競選總部提供)
國民黨(左二起)侯友宜、張善政、盧秀燕、拿下三都,民進黨在全台灣縣市執政版圖已退守西南一隅,「地方包圍中央」已然成形。(圖/盧秀燕競選總部提供)

第三,中央地方關係棘手。去年12月29日是2022年最後一次行政院院會,同時也是新任直轄市長上任後首次行政院會,但政院以疫情理由並未邀請六都市長列席。其實從前年5月疫情升溫之後,行政院就沒邀請六都市長出席院會。去年4月蔡英文召集相關部會首長開防疫會議,也只邀民進黨籍直轄市長,未邀雙北和台中市長。未來一年,中央政府很難再這麼強勢對待地方政府,否則將面臨強力反彈。

民進黨在全台灣縣市執政版圖已退守西南一隅,「地方包圍中央」已然成形,讓新內閣綁手綁腳。地方政府不要說和中央對槓,只要消極不配合就會讓中央政策出不了行政院大門。例如,中央推動國土計畫,新北市就抱怨幫中央辦公聽會、幫中央擋子彈,中央卻連防彈衣都不給,批評中央把責任推給地方。又如基隆市長謝國樑上任前就已表態反對協和電廠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計畫,這也將衝擊蔡政府的能源轉型規畫。未來一年中央地方口角會增加、中央施政困難度提高。

要持續出檯有感政策

下一任閣揆面臨的執政困境很像2014年底國民黨輸掉九合一大選後,行政院長江宜樺辭職、由副院長毛治國接任院長。當時民進黨加上柯文哲主主政五都以及九個縣市、治理逾全國七成人口,在野縣市長質疑中央重大建設如「北宜直鐵」等,並訴求推動《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等。

毛治國內閣一樣離大選只有一年,很難施展新抱負,政策更難立竿見影;加上民怨已深,毛內閣有如以拖待「斃」,到隔年敗選後1月下台,由張善政接替組看守內閣。如今民進黨政府的新內閣要記取教訓,不要走上毛內閣的覆轍。

20180316-毛治國專訪。(甘岱民攝)
2014年底毛治國組內閣,離大選只有一年,政策難立竿見影;加上民怨已深,毛內閣有如以拖待「斃」。(甘岱民攝)

民進黨九合一敗選各縣市成因固然各異,但整體而言中央施政讓人民無感是個重要原因,人民無感,所以三年前「抗中保台」效應火熱,去年就是燒不起來。怎麼推動「有感政策」讓人民認同,是新內閣最重要任務。因此,也可以理解為何蘇貞昌會發6000元現金「與全民共享經濟成果」。

但是,今天向綠政府領現金,一年後選票投綠,兩者還是不能直接畫等號。政府必須持續推出改革政策,人民才會有感。立法院休會前通過幾個重要民生相關法案修訂,包括:《平均地權條例》、《氣候變遷因應法》以及《產業創新條例》,這或許透露出執政黨知道要用具體政策說明選民,它有在改革、有在進步。新內閣如何讓這樣的進步動能持續,決定民進黨政府能否持續執政亦或下台一鞠躬。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