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兩次全黨火葬場,民進黨付出慘痛代價黑柯文哲賺到什麼

2023-01-01 06:20

? 人氣

熬過近5年的各種「黑柯」,柯文哲(左)做滿8年台北市長,順利卸任。(資料照,蔡親傑攝)

熬過近5年的各種「黑柯」,柯文哲(左)做滿8年台北市長,順利卸任。(資料照,蔡親傑攝)

「如果讓我失業,我就去選台北市長」擔任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的柯文哲,2012年時因為愛滋器官誤植事件遭監察院彈劾,講出這句話的時候,大家只當一句玩笑,政治威脅?恐怕沒幾個政壇人物會這樣看待這句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他在2013、2014年(非藍聯盟初選、市長大選)擊敗了綠藍強敵,真的選上首都市長了。

創造台北奇蹟的政治素人進入「總統觀察名單」

由於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的時候,民進黨還沒拿到中央執政權,一堆人「寄生」在台北柯市府,但這群政壇老馬確實成功的幫柯市府操作出一波波的話題。等到蔡英文政府2016年5月上任,卻又很快陷入「左右為難」的窘境(蔡政府一波同婚、廢核、綠能的急進操作惹惱了保守派選民;在勞權、環境議題上,又讓左派選民不滿意),民調支持度節節下滑。因為2017台北世大運的舉辦成功,加上媒體需要話題,很快讓柯文哲被視為是總統之路上的競逐者。

在2017到2019年,「柯P總統」的呼聲來到最高點,藍綠政治人物,包括現任總統蔡英文,除了2018下半年崛起的韓國瑜,在2020年總統民調上幾乎沒一個是柯文哲的對手。

世大運閉幕,台北市長柯文哲(中)將世大運旗交給下一任主辦城市拿坡里代表。(蘇仲泓攝)
成功舉辦世大運,讓柯文哲開始被視為總統可能人選。(資料照,蘇仲泓攝)

不過民進黨並不是到了2018年中,柯文哲在各種總統民調中數字領先時,才開始走上黑柯之路。事實上在2017年世大運後,媒體開始用「內幕」的方式,報導民進黨內的「柯文哲」焦慮,親綠的政論節目和網路上,也開始出現「不和柯文哲絕交、不在台北市推自己的候選人,中南部的深綠選票在2018年選舉會催不出來」的「傳聞」。民進黨這時候就開始吹風向要和柯文哲分手了。

即使正當性完全不足(畢竟首屆的柯市府的施政民進黨涉入很深,是好是壞都脫不了責任),當時民進黨還是選擇和柯文哲「ㄘㄟˋ」的理由還不少。首先是中央執政後,需要填的「坑」變多,民進黨不需要、甚至也沒有餘裕去占北市府的「坑」了。其次是民進黨把之前投給柯文哲的選票,當成是自己借給他的「私產」,此時對於這些選票再不回收選民會失去投綠慣性有深深的焦慮。當然,還有一堆在民進黨努力往上爬的政治人物,生怕柯文哲的「插隊」會打亂他們的「生涯規畫」。

小黨人的插隊策略最後還是得付出代價

有人常常會覺得奇怪,為什麼一些小黨明明就和大黨的政見差不多,有時甚至「黨魂」比大黨自己的成員還強,但卻要選擇「自立門戶」,不乾脆加入這些大黨。簡單說,政黨大到一定的程度,不管這個政黨有多珍惜年輕人,都會形成「排隊秩序」──你得乖乖的在黨內用自己的生命當代價,按照時程一層一層往上排。

正常來說,一個有意走政治路的年輕人,如果他沒「哥哥爸爸真偉大」可唱,大概就是先去當立委、議員或是政黨黨部的助理,想辦法變成助理的老大、讓老板願意支持你去選地方議員(現在甚至「向前」延長,得從里長、鄉鎮市代開始選),當個幾年看有沒有機會選國會議員,然後才是地方首長。

許多人選擇加入(政治理念和大黨差不多的)小黨,是為了跳過「黨內排隊」的過程,直接參選。當然這種「偷吃步」的做法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像是「民進黨員」王浩宇雖然以小黨身分獲得競選地方議員的機會並當選,可是當他脫離小黨加入民進黨,希望到民進黨的鐵票區搶位子競選,就算他有全國知名度,最終還是因為「沒排隊」而失敗。

20210208-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盧逸峰攝)
王浩宇以綠黨身分參選桃園市議員當選,之後到民進黨「插隊」卻失利。(資料照,盧逸峰攝)

然後這些「樓梯」的特色是越上層數量越少,全台縣市議員有900多席、國會議員只有100多席,縣市長則僅僅有21席,意思是搞政治的人在「爬樓梯」的過程中,要不斷地踩在別人的屍體上,才能獲得「上位」的機會,其中的艱辛可說是不足為外人道。

「黑柯」是吃政治這行飯的人不得不做的選擇

想想看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下爬到競選總統那個「只一人」的位置,中間要耗費多少歲月、多少金錢資源、多少血汗淚水?更恐怖的是,參選總統這件事是有「賞味期限」的,雖然有像雷根(Ronald Reagan)、川普(Donald Trump)、拜登(Joe Biden)那樣的例子,但畢竟只是特例,人過了一定的年歲,大眾就會對他的「能力」出現疑惑。這也是為什麼不少分析都指出2024是侯友宜參選總統的最後機會。

2022年11月7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替民主黨籍馬里蘭州州長候選人摩爾(Wes Moore)助選。(AP)
拜登(Joe Biden)雖高齡當選美國總統,卻已有不少人懷疑他是否能競選連任。(資料照,美聯社)

如果柯文哲真的成為非藍陣營的總統候選人,勢必會擋住一大堆在民進黨內辛苦一輩子才有機會登上頂峰的人的機會。

對於一個有志於政治的人來說,想要實踐自己的政治理想,必須爭得相對應的職位,溫良恭儉讓對於政治來說是不會有任何助益的(當成公關手段,塑造人設是另一回事),因此民進黨在柯文哲政治聲望到達高峰的時候,選擇和他分手是完全合理的作法。

問題是「同業」和「粉絲」可以接受,不代表路人可以接受,當排除柯文哲的理由是「黨的未來」、「對打拚、辛苦多年的黨內同志不公平」這種和大眾公益無關的事情,讓「黑柯」一開始就沒有正當性。這讓民進黨在這之後的選舉,越來越常使用過去自己最惡感的「為國犧牲」的這種說詞。

「北農」的超完美風暴,讓民進黨2018近乎滅頂

「正當性」這種東西太過虛無飄渺,更何況「民意如流水」,民眾今天不能接受的說法,不代表明天不能接受。不過綠營黑柯還帶來非常嚴重的副作用,前面說過,中央執政讓民進黨對於台北市政府的「坑」不再有那麼迫切的需求,不過有一個「坑」因為涉及全台的農業利益,讓民進黨不能鬆手,那就是北農──台北農產運銷公司。

民進黨為了搶北農,用「左派聖女」吳音寧把在北農幹得好好的韓國瑜擠掉,結果民眾對於吳音寧過去訪問恐怖分子的資歷毫無興趣,不像左青認為她是神壇降世的救主,反而在她身上感受到種種的相對剝奪感,而吳音寧則是做出種種沒有政治常識的動作,給民進黨添了一堆麻煩。

選後吳音寧的北農總經理之位被董事會拔除。(林瑞慶攝)
吳音寧任北農總經理時,為相挺的民進黨製造不少政治風暴。(資料照,林瑞慶攝)

但更可怕的是被拖出北農的韓國瑜,在2018年底選舉,挑戰不可能的任務──以國民黨人身分想在高雄市勝選市長。結果吳音寧在北農失序的動作,被韓國瑜在競選過程當成攻擊武器,兩個颱風的相伴現象造成超完美風暴,結果讓韓國瑜完成勝選高雄市長的不可能任務不說,還讓民進黨輸掉彰化、雲林等農業縣。

2018年柯文哲以些微的差距險勝,因為民進黨「輸到剩下台灣頭尾」的慘敗,民進黨支持者一度是感到安慰的(還好台北市沒有一起讓國民黨拿走),黑柯的聲音也被壓制,因為選舉失利退下黨職的總統蔡英文,因為權力不穩努力要拉攏柯文哲,綠白修好似乎一度顯露曙光,然而一場「北門會」讓民進黨和柯文哲「再也回不去了」。

北門會擺一張臭臉,柯文哲親手斬斷自己的總統路

不管是「真性情」真的在剛過去的選戰對民進黨有太多不滿,還是看蔡英文聲望太低怕被拖累的「另有打算」(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事實上,因為柯文哲在北門會並不是整場都一張臭臉),柯文哲在北門會的一張臭臉,雖然讓蔡英文「借柯再起」的算盤沒打響而大傷(沒過多久蔡英文的總統連任之路,就出現黨內同志賴清德挺身挑戰),但對柯文哲的總統之路恐怕傷害更大。

或許「民進黨側翼」在那場台北市長選戰控訴人殺人取財確實是越線的行為,但對於不希望國民黨取回台北市執政權,因而投給柯文哲的民進黨支持者來說,他們並沒有對不起柯文哲,更何況民進黨即使有錯,也已經遭受那麼深重的懲罰了,柯文哲不該再斤斤計較。柯文哲的臭臉確實給了民進黨、蔡英文難堪,但自己卻丟了裡子──2018投票給柯文哲讓他連任的民進黨支持者,從此刻開始回流民進黨,或許不至於認為柯文哲心機太重,但卻都認為他是不分輕重、不看大局(本土政權倒台的危機),只在乎自己感受的人,這樣的人格特質是不適合擔任國家領導人的。

柯文哲在2018年選後與蔡英文的「北門會」擺出一張臭臉,讓許多在2018投票給他助他連任的綠粉徹底變成柯黑。(資料照,蘇仲泓攝)
在2018年選後與蔡英文(右二)的「北門會」,柯文哲(右一)擺出一張臭臉,讓許多在2018投票給他助他連任的綠粉徹底變成柯黑。(資料照,蘇仲泓攝)

綠營第一次的黑柯行動造成了自己「全黨火葬場」,但事實上卻是完全失敗的,柯文哲不但成功連任台北市長,而且在2020總統選舉支持度一直高居第一,甚至黨的權力核心一度還想操作綠白複合,根本是毫髮無傷還好似吞了無敵星星。讓柯文哲和綠色選民離心離德的,不是來自柯黑綠的操作,而是柯文哲自己的「小不忍亂大謀」,許多2018年不甩柯黑、甚至常和柯黑在網路筆戰、支持他連任的綠色選民,在「北門會」後都變成最強烈的柯黑。

很多人都覺得韓國瑜2020大輸蔡英文的主因是「烙跑」,但2020堅持和台北市民有約棄選總統的柯文哲,在選後各種2024總統選舉民調中,卻沒因此受到獎勵,在綠營選民歸隊的情況下,柯文哲的總統民調數字從此沒再回到高點,甚至各種市政滿意度都開始在全台各縣市中吊車尾(同時間台北市的各種建設成績都在國際評比中獲得很好的評價、名列前茅,可見市民不是對他的市政有意見、而是對他有意見)。

事實上面對2018年選後聲勢跌至谷底,權力不穩且已伸手求助的蔡英文,剛剛辛苦勝選的柯文哲,是大有機會扮演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腳色,只能說曹操在歷史被稱為「雄」正因為這種人稀少,大部分的人都是袁紹腳色,只看到天子的麻煩,沒看到天子的好用之處。

疫情期間黑柯,民進黨自己把頭放到2022斷頭台

目前不少歷史學者都認為一戰和二戰其實是一場大戰,中間看似和平的二十多年只是「中場休息」,戰爭再起是必然的。今年選舉民進黨幾乎傾全黨之力圍剿競選新竹市長的高虹安,拋去「新竹大秘寶」的這種都市傳聞,更接近事實的是「這是第二次綠營黑柯戰役」,大部分參與高虹安圍剿行動的綠營支持者,其實是希望藉由高虹安的落選,徹底斬斷柯文哲(或許加上郭台銘)的總統之路。

不過「第二次綠營黑柯戰役」並不是綠營支持者一時興起、匆促開打的,如同「一戰二戰其實是同一場戰爭」的說法,從2017到2022年這5年來,綠營支持者黑柯除了在北門會前後暫停一陣,其他時間都是接連不斷的。

20221114-台灣民眾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14日下午舉行記者會回應助理費爭議。(台灣民眾黨提供)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傾全力攻擊高虹安(見圖),事實上針對的還是柯文哲。(台灣民眾黨提供)

甚至在2021年新冠疫情3級警戒、全台民眾都在奮力、緊張地抗疫時刻,綠營黑柯仍然沒辦法停止,甚至為了黑柯不惜得罪占全台人口數達3分之1的雙北市民,一句「全台灣陪雙北坐牢」,早就注定了2022地方選舉民進黨在雙北慘敗的命運──民進黨一黑起柯文哲來總是難以控制分寸,2018選舉指控他為錢殺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超過了選舉相罵可容忍的界線;而罵「全台灣陪雙北坐牢」甚至不願縮小打擊範圍,清楚指名問題是雙北市府防疫不力,非要拖雙北市民下水不可(都是你們選柯文哲、侯友宜的錯)。

一個政府在遇到新冠疫情那麼重大問題的時候,不能心無旁鶩,還想著要怎麼賺取政治紅利、削弱對手,選民不是傻子、怎麼可能看不出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報應果然來了,結果就是在2022年選舉再度「全黨火葬場」。不信你可以回想一下,這次成功連任的幾位國民黨地方首長,有哪幾個在去年3級警戒時候整天炮打中央的?

搞政治還是有一條線不能越過──即使越線似乎能收到驚人的利益,「越過這條線總會遭到報應」這句話雖然聽起來像是無力的詛咒,但它就是會實現。

過程崎嶇、差點全輸光,「黑柯」最後成果不差

細數民進黨的「黑柯戰役」前因後果,我們可以說民進黨這場仗是不得不打的,問題是這種只是為了一黨數人的利益所發動的戰役,也讓民進黨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甚至如果不是習近平大大助陣,可能在2020年民進黨已經丟失中央執政權了。而且如果不是柯文哲「配合演出」,他可能毫髮無傷、甚至還能以2018年小英救世主的身分成為綠營共主,讓黑柯戰役最後以「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果坐收。

不管如何,如果沒有意外,2018年之後氣勢一路走低的柯文哲,組織的民眾黨兩次選舉成績也都乏善可陳,在2024年大概就是陪選,最好的結果就是在全台拿到這次黃珊珊在台北市長選戰拿到的得票率,而且因為藍綠戰況緊張接近,柯文哲的票會因為藍綠歸隊、棄保效應而被吸光,不要說當選的機率極低,連攪局的作用都可能極為有限。從這個角度看,民進黨的冒進黑柯,或許最後結局仍是好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