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年終回顧與展望:激烈競爭對抗之後,大國博弈走向何方?BBC深入解析

2022-12-26 18:00

? 人氣

新任政治局常委習近平和李強
REUTERS/Tingshu Wang 10月23日,在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新任政治局常委習近平和李強在中共二十大後到達會場會見媒體。

2023年:持續競爭與管控風險

不過,緩和關係的時機可能很快消逝。專家分析,未來一年裏,美中兩國免不了激烈的競爭與對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個巴掌拍不響」,趙穗生說,未來一年裏當美國大選的序幕拉開,包括特朗普、蓬佩奧等對華強硬的共和黨人必定會把中美關係議題提上日程,在這種情況下,民主黨也不會示弱,激烈的交鋒會對中美關係產生負面影響。從過去的大選經驗來看,打「 中國牌」 成為越來越常見的選舉策略。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不可能在大選期間做出緩和中美關係的任何姿態。頂多就是政府所講的管控分歧,使關係惡化不至於導向戰爭。」

另外,由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可能出現不可預測的因素,令政府難以控制事態發展,從而難以引導雙邊關係的走向。

有望成為下一屆眾議院共和黨領袖的麥卡錫(Kevin McCarthy)多次批評拜登與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對中國不夠強硬,他在11月下旬對美國媒體表示,如果他當選議長,將成立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負責立法和監察工作,尤其是要重啟調查新冠疫情的起源問題。在關鍵的台灣問題上,如果下一任眾議院議長繼續訪台,可能再次引發台海區域的激烈衝突。

薩特教授認為,國會一些共和黨人展示出強硬姿態,的確會令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變得複雜,但「重要的是,政府的政策基本上與國會大多數人一致,在許多方面都有共識,包括裴洛西訪台。」

「政府對這一事件的反應是堅決的,美方隨後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表明對台灣的支持是堅定的,不會被中國軍演嚇倒」,薩特教授說。他因此認為,由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在台灣問題上除了做出強硬的姿態以外,沒有太多可以發揮的餘地。

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朝台灣海峽發射導彈(新華社圖片4/8/2022)
Xinhua 台灣國防部稱,中國大陸軍方在首天演練發射了11枚東風導彈。

也有專家認為,目前中國的開放態度只是表象,未來會繼續強硬。

美國邁阿密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政治學教授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對BBC中文說,中國目前對其他國家的開放態度不代表做出了讓步,而是「政治舞台上的一種姿態,沒有實際意義」。現實主義的她認為,如果中國真的希望合作,就要在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來,比如在氣候問題上實現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停止軍隊穿越印中邊境;進口更多澳洲的煤炭等等。

金德芳引述近日一則報道稱,日本將於明年2月把高齡大熊貓「永明」和他的雙胞胎子女送回中國。這只象徵中日友好特使的熊貓已經在日本生活了近30年,他的11個子女都被送回中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