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忘掉PMF,關鍵在訂價能力

2018-07-25 05:50

? 人氣

以硬體元件來說,除了英特爾的中央處理器和最近因為機器學習供不應求的恩威迪亞繪圖晶片,很少有元件供應商是獨佔或寡佔的。代工廠更是從百億美元營收的鴻海到千萬美元營收的東莞小廠,滿坑滿谷,應有盡有。任何有經驗的採購經理或者營運長,都能夠善用硬體供應鏈缺乏獨佔寡佔的優勢,在多家供應商之間談判斡旋,為自己公司爭取到好的成本結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一個證據是,不管是鴻海或者東莞小工廠,大多數代工廠的淨利率都是很低的個位數字百分比,如果不是連年虧損。換句話說,如果你嫌硬體製造成本高,那麼你應該很願意跟代工廠互換生意,但當你看到他們的獲利率後,恐怕你會有別的想法。

 那麼軟體新創呢?

我們用同樣的檢驗方式:如果讓你和亞馬遜AWS或者谷歌Google Cloud互換生意,你願不願意?講難聽點要你把爹娘都賣掉都求之不得,因為它們這兩家寡佔供應商——或者像有些人說的亞馬遜獨佔——靠這些生意大賺特賺,躺在家裡啥都不做每個月現金源源不斷滾進來,剛好和電子代工廠的血汗生意相反!

但這也表示仰賴這兩家雲端平台的新創(和任何軟體公司),你的成本無疑是高的,否則它們不會賺到翻掉!

成本高本身不是問題,如果你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對客戶來說價值更高,難以取代而且缺乏競爭對手,你就可以訂出夠高的價格,並因此達成可以獲利的真正的軟體生意。

 

換言之,許多軟體新創無法達成PMF,並不是因為產品沒人要用,而是因為在「仰賴其實獨佔而且高成本的軟體平台提供服務」的狀況下,無法以「客戶願意為該產品或服務所支付的價格」提供該產品或服務,也就是缺乏訂價能力。

最後,就像小平同志說的:「不管是軟體新創或者硬體新創,有訂價能力的就是好新創。」如果你自認為自己是終將能取得訂價能力的優秀硬體新創,而不是做慈善免費在幫人解決痛點的,筆者永遠都在Hardware Club等著投資你。

*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10年,包含創業4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