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是韓戰還是抗美援朝?台灣人心中的「決戰38度線」

2022-12-25 06:50

? 人氣

國軍上校潘長發60年代被派往韓國,擔任駐韓美軍代理營長,並與駐南韓的泰國軍隊交流。(圖/潘長發)

國軍上校潘長發60年代被派往韓國,擔任駐韓美軍代理營長,並與駐南韓的泰國軍隊交流。(圖/潘長發)

電影《決戰38度線》(Devotion),是以韓戰空戰為背景探討美國黑白融合的問題,可事實上韓戰這場中華民國沒有正式參與的戰爭,實際上給台灣人帶來的心理影響絲毫不輸給美國。從今天單純統獨、藍綠或者親美、親「中」的立場來看,人們很容易用錯誤的二分法來判定支持國民黨的人就會採納中共的「抗美援朝」史觀,支持民進黨的就會採納美國的韓戰史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甚至我還在網路上,看到部份網友認為支持民進黨的應該觀看《決戰38度線》,支持國民黨的可以觀看大陸的《長津湖》去尋求認同。此一論點既不符合史實,也過於武斷。到底中國國民黨對韓戰的官方立場是什麼?從中華民國政府自1954年以來定1月23日為「自由日」,年年紀念14,000名反共義士來台這點來看,就可以明白中國國民黨看待韓戰絕對是與中共站在對立面的。1981年出版的官方文宣《三民主義光輝與大陸》,對所謂「抗美援朝」給了這樣的解釋:「中共為了爭取蘇俄的信任和援助,正式肯定對蘇俄的附庸關係,於民國39年10月,遵照史達林的指示,出兵參加韓戰。結果死傷百餘萬人,耗資達百億美元。同時還發動『反美』、『抗美』運動,藉以打擊大陸與自由世界的聯繫,鎮壓自由、民主的思想傾向。」

當然當年中國國民黨的官方立場是將中共視之為蘇聯的傀儡看待,並不代表今日中國國民黨的立場依舊如此,就算高層菁英仍然親美,也不代表底層支持者就還是百分之百認同過去兩蔣的反共抗俄史觀。畢竟就連當年14,000名反共義士也不見得全部都是志願來台灣的,而且哪怕是因為反共或者恐共而選擇來台灣的,也不代表就全面否定「抗美援朝」的正面意義。

至於本土台灣人的認同則更複雜,多數不參與政治或者支持政府的台灣人自然是跟著國民黨的宣傳口徑走,但對那些從40年代末就投身反對國民黨運動的老一輩本土人士而言,「抗美援朝」卻可能是繼「大東亞戰爭」以來第二場以「解放黃種人」為目標的「偉大戰爭」。徐若瑄主演的電影《雲水謠》足以證明,以中國人民志願軍身份參加韓戰的台灣本省人其實是所在多有。

圖為反共義士姜紹武向國旗敬禮。(作者提供)
韓戰的爆發不只阻止中共武力犯台,還讓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上多扮演了全中國的角色22年。圖為反共義士姜紹武向國旗敬禮。(作者提供)

韓戰對中華民國的意義

無論是大陸人還是台灣人,是統派還是獨派,都不會否認韓戰對中華民國最大的意義就是阻止了中共武力犯台。伴隨著第7艦隊介入以及杜魯門(Harry S. Truman)總統宣佈「台海中立化」,中共徹底失去了「解放台灣」的機會。此刻蔣中正無論是想反攻大陸還是保衛台灣,都需要來自美國的協助,更是不可能站在中共的角度看待韓戰。

不過直到中共在1950年10月參戰以前,美國似乎對爭取中共脫離蘇聯陣營還有幻想,所以遲遲沒有派遣美軍顧問團來台灣,也沒有正式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更沒有與中華民國簽訂雙邊共同防禦條約。負責對日和約談判的杜勒斯(John F. Dulles)不只主張「台灣地位未定論」,還要求蔣中正把駐聯合國的中國代表團席位讓給中共。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