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決戰38度線─美國的族群融合

2022-12-04 07:10

? 人氣

《決戰38度線》是以族群融合為主題的戰爭片。(作者提供,取自CATCHPLAY)

《決戰38度線》是以族群融合為主題的戰爭片。(作者提供,取自CATCHPLAY)

提到今年兩部最熱門的空戰片,莫過於同樣為「劊子手」(Hangman)小葛倫·湯瑪斯·鮑威爾(Glen Thomas Powell, Jr.)主演的《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以及《決戰38度線》(Devotion)。前者是背景設在21世紀的虛構電影,後者則是以發生在韓戰期間的真實故事所改編,但都集結了刺激與感人的成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決戰38度線》是以航空軍事史作家亞當·馬寇斯(Adam Makos)的作品《忠誠:英雄主義、友誼、犧牲的史詩故事》(Devotion: An Epic Story of Heroism, Friendship, and Sacrifice)改編而成,描述美國海軍航空隊首位非洲裔飛行員傑西·布朗(Jesse L. Brown)少尉的故事。筆者2016年返回南加州旅行時,就購買了這本大作,對布朗的故事已有所瞭解。

從書名的英文名字來看,其實《決戰38度線》這個中文電影名稱與原意差距甚遠,只是如果直接叫這部電影為《忠誠》的話,恐怕絕大多數華人第一時間會難以掌握劇情到底是在演什麼。既然2019年11月已經上了一部《決戰中途島》(Midway),且兩者都是以美國海軍航空隊,那就乾脆叫《決戰38度線》來象徵兩部電影的關聯性,乍看之下其實是不錯的創意。

不過嚴格來講,《決戰38度線》的劇情並不是發生在南北韓交界處的北緯38度線,而是發生於北韓境內的長津湖(Chosin Reservoir),所以翻譯成《決戰長津湖》可能會更貼切。可能最後片商還是考慮到大陸在2021年上演了名為《長津湖》的「抗美援朝」主旋律電影,怕國人將兩者搞混,只能退而求其次採用了現在的片名。

韓戰因為沒有如二戰那般取得光榮的勝利,又不像越戰那樣給自由世界留下失敗的創傷,因此在美國被視為被遺忘的戰爭(Forgotten War)。《決戰38度線》並非一部單純的空戰電影,而是以非洲裔美國人在美國海軍裡對抗種族主義的故事,從中折射出韓戰如何提升黑人在美國軍中以及政治上的地位,進而給美國的族群政治帶來改變。

在舊金山國際機場展示的「塔斯奇基飛行員」歷史照片,如今已成為美國族群融合的象徵,但是在激進派黑人民族主義者眼裡他們卻是「叛徒」。(作者提供)
在舊金山國際機場展示的「塔斯奇基飛行員」歷史照片,如今已成為美國族群融合的象徵,但是在激進派黑人民族主義者眼裡他們卻是「叛徒」。(作者提供)

打破種族隔閡

在大家既定的印象裡,做為國際軍種的海軍向來是比陸軍還要開放的,但那可能只是大家對國軍的既定印象,美國海軍的情況可能是正好相反。就以對待少數族裔為例,其實美國空軍的前身美國陸軍航空部隊早在二戰期間就以非洲裔飛行員為主力,成立了俗稱「塔斯奇基飛行員」(Tuskegee Airmen)的第332戰鬥機大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