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譽觀點:國際金融的總經趨勢

2022-12-14 05:50

? 人氣

目前信貸核發方面,銀行仍然佔據世界主導地位,非銀行金融機構只持有美國信貸資產的三成五,非銀行信貸擴張遠比銀行信貸擴張快很多,近年來非銀行信貸擴張接近百分之九,銀行信貸擴張僅僅百分之四點五,然而,銀行仍然是全球信用貸款的最大來源,截至今年初,銀行持有約百分之八十五的全球信用貸款,這種銀行獨佔的金融產業結構,美國、歐洲、英國、澳洲、加拿大最為明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應二○○八年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全球金融危機,美國聯準會與財政部積極監理干預資本市場,竭盡全力支援美國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美聯儲不只充當銀行的最後貸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順勢成為銀行的最後造市人〔pawnbroker for all seasons〕。美聯儲透過量化寬鬆的大規模資產購置〔quantitative easing (QE) large-scale asset purchases〕,直接干預美國信貸市場,前後總共挹注高達兩百三十五億美元的短期救助資金,這些總經貨幣與金融穩定的雙重政策措施,將會導致美國政府很難避免針對銀行與科技龍頭企業兩者當中挑選贏家,全球透過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能夠演變成為更加廣納包容的和諧社會,金融資本監理政策應當嘉惠普羅大眾的投資理財需求,正面促進長期經濟成長發展。

各國中央銀行開始建構數位貨幣的新全球資本體系

數位貨幣近年來成為許多人關注的消費方式之一。(示意圖/Pixabay)
數位貨幣近年來成為許多人關注的消費方式之一。(示意圖/Pixabay)

現今,各國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應該適應無形資產與數位貨幣的新全球資本體系,目前各國中央銀行已開始建構央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將其科技設計應用於當前公共數位支付平台,央行數位貨幣等同於央行儲蓄存款,倘若日常生活當中,傳統現金不再那麼普及應用,央行數位貨幣將能夠取代傳統現金價值儲蓄與交易媒介的經濟功能。

對於各國中央銀行來說,發行央行數位貨幣仍屬於相當激進的干預措施,央行數位貨幣極可能威脅傳統銀行體系,銀行貸款的最終替換將會破壞總經信貸擴張,最近兩百年來的金融歷史當中,絕大多數的貨幣資本體系,長期倚賴「央行定位最後貸款人」的金融穩定政策框架,政府機構理應直接干預,適時挽救具備償付能力的銀行與其它金融機構。最後貸款人已演進成為具備貨幣政策獨立性質的中央銀行,例如美國聯準會與歐洲央行,目前各國中央銀行仍然將其現金資產,透過銀行準備金(意即銀行貸款的現金存款)的共通形式,有效提供法定貨幣。

當代貨幣資本體系的私有部門長久以來依賴銀行,這些銀行透過儲蓄存款與信用貸款,積極提供金融服務,銀行長期持有儲蓄存款的部份資金,將其發放信用貸款,經由這種金融仲介服務,銀行創造傳統貨幣,幫助支援各種產業的經濟投資活動。銀行需要保證全額歸回原始儲蓄存款,另外透過金融仲介的借貸服務,銀行獲得來自貸款本金利息的定期收益。當前美國境內,百年以來約九成的廣義貨幣總額,源自銀行儲蓄存款,長期約佔國民所得六成五,其它國家當中,這項廣義貨幣的金融深度指標更高:歐洲約九成,日本約九成三,英國約九成七,由於銀行貸款是長期非流動資產,儲蓄存款是短期流動負債,銀行則需要央行作為金融危機當中的最後貸款人,幫忙融通銀行貸款與儲蓄存款當中的短期資本缺口。因為銀行透過信貸發放,承擔更大金融風險,銀行通常面臨相當程度的道德風險〔moral hazard〕,央行與財政部等等的金融監理機構,需要定期進行金融壓力測試與實地查證,積極管控這種獨屬銀行的道德風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