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亞洲》:中國持續失去中東歐盟友 背後原因是挺這個國家惹眾怒!

2022-11-04 20:00

? 人氣

2022年9月,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的習近平。(美聯社)

2022年9月,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的習近平。(美聯社)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已持續超過9個月,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祭出嚴厲制裁,但中國拒絕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動,並持續與俄羅斯保持密切關係。《日經亞洲》指出,這讓越來越多曾遭受俄羅斯嚴厲政治鎮壓及地緣政治野心之苦的中歐及東歐國家疏遠中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是快速發展的經濟強國,擁有大量資金用於海外投資。2010年代初期,中歐與東歐國家受到中國吸引,但這些國家對中國的感覺已經變成痛苦的失望,它們對中國幻想破滅可能促使歐盟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2012年,中國與中東歐16國建立了「16+1」經濟合作倡議,大多數中東歐國家都加入了該倡議,包括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希臘於2019年成為成員,這讓該倡議成為「17+1」。

2009年10月,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布達佩斯參觀學生的舞蹈表演。(美聯社)
2009年10月,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參觀學生的舞蹈表演。(美聯社)

中國幾乎每年都舉行該倡議的峰會,希望透過基礎設施投資與技術合作來拉攏這些中東歐國家,而這個框架讓德國和法國等一些西歐國家對歐盟內部可能出現的分裂感到不安,並督促中東歐國家不要太深入參與。

疏遠中國

根據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數據,2020年,中歐與東歐僅獲得中國對歐洲直接投資總額的3%左右,其中大部分資金流向該地區的主要國家,如匈牙利與波蘭,較小的國家幾乎沒受益。

2018年春天,中歐與東歐對中國允諾大規模投資卻失信而感到失望。捷克一位經濟學家向《日經亞洲》(Nikkei Asia)表示,中國對捷克製造業的投資很少,「中國僅占我們整體出口的1%」。

2022年9月,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的習近平與普京。(美聯社)
2022年9月,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的習近平與普京。(美聯社)

中歐與東歐國家對中國的好感正迅速消失,這種變化的第一個跡象出現在2021 年5月,當時立陶宛退出「17+1」倡議,與中國保持距離。今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中國至今仍拒絕譴責俄羅斯,這讓越來越多中歐與東歐國家疏遠中國。

2022年8月,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也退出該倡議,這讓該倡議的歐洲成員國數量剩下14個。捷克可能是下一個,今年5月中旬,捷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通過了決議,呼籲政府退出中國與中歐及東歐國家的經濟合作倡議。

中歐與東歐國家一直對俄羅斯的擴張主義政策帶來的威脅心懷警惕,美蘇冷戰時期被蘇聯征服的記憶依然縈繞在這些國家的民眾心頭,因此中國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維持的友好關係激怒了這些國家的許多民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此感到擔憂,今年4月、5月派出特使霍玉珍前往中東歐8個主要國家,解釋中國對烏克蘭危機的立場。然而,霍玉珍似乎在大多數國家都受到冷淡的對待,尤其是波蘭,當地外交消息人士透露,霍玉珍訪問華沙(Warsaw)時,波蘭外交部長在內的外交部高級官員都拒絕會見霍玉珍。波蘭長期受到俄羅斯的威脅,二戰期間曾遭到蘇聯入侵,這段歷史讓波蘭當局對於中國對俄羅斯的立場尤其憤慨。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