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中、東歐關係為何惡化?波蘭學者:北京認定當地國家低度開發、無主見、受外部勢力左右

2022-05-24 19:08

? 人氣

中歐峰會:中國國旗和歐盟旗幟(AP)

中歐峰會:中國國旗和歐盟旗幟(AP)

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經貿合作機制「17+1」已滿10年,中國先前派出特使霍玉珍出訪其中8國,但目的地之一的捷克日前表明,正對該機制考慮「所有選項」,即包括像立陶宛一樣退出。波蘭中國專家詩麗娜撰文直言,中國至今仍把中東歐視為開發程度低、無主見,且深受外部勢力左右的區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外交部歐洲司長王魯彤4月18日推文稱,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特使霍玉珍率團出訪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波蘭。身為波蘭國際事務研究所(PISM)亞太專案負責人詩麗娜(Justyna Szczudlik)當時稱,該訪團目的是要「損害控制」。

詩麗娜稱,自從立陶宛2021年退出「17+1」機制後,該機制已陷入「很深的危機」,「中國為俄羅斯背書的行為,可能會使此機制被深深凍結,甚至是解散」。另外,捷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5月19日呼籲捷克政府退出該機制,捷克外長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ý)則回應,正考慮「所有選項」。

捷克外交部長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ý)(資料照,AP)
捷克外交部長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ý)(資料照,AP)

「就算過了10年,16+1機制主要倡議、經濟外交,以及大量投資和互惠貿易等承諾,都沒有完全履行」,利帕夫斯基在聲明中說,「承諾未被履行促使我們未來在此平台扮演的角色,要考慮所有選項」。詩麗娜指出,霍玉珍帶領的訪團只見到到訪國的低階官員,甚至未能在波蘭外交部安排會面。

中國對中東歐看法毫無改進

詩麗娜表示,化解中東歐國家就中國對烏克蘭戰爭的疑慮和「誤解」,以及讓立陶宛退出後的「16+1」機制恢復生機,是霍玉珍率團出訪的主要目的。不過霍玉珍此行似乎事與願違,中國看待中東歐國家的態度可能是因素之一,詩麗娜直言,中國對中東歐國家的看法沒有進展。

跨國專家組織「中東歐中國觀察家」(CHOICE)19日刊登詩麗娜文章,提到中東歐國家在冷戰時期是社會主義制度,且中華人民共和國(PRC)1949年成立後,隨即給予外交承認,因此中國一直強調與中東歐國家的歷史友誼,也認為活在強權陰影之下是雙方的共同點。

中東歐國家在金融危機中迅速恢復,也讓中國開始注意該區域。詩麗娜表示,中東歐國家被中國視為開發程度低,但具有出口市場潛力,不僅是讓中國商品出口,還有中國過剩的製造、建造及投資能力。可是中國有依據這10年經歷,改變對中東歐國家的看法嗎?詩麗娜稱:「並沒有太多(改變)。」

「對北京來說,中東歐地區在全球展望中沒很重樣」,詩麗娜說,中國也不把中東歐看做是政治和經濟合作上不可或缺又能獲利的強健、個別、完全獨立區域,因此中國不會用對待西歐國家的模式來對待中東歐。儘管大部分中東歐國家已加入歐盟和北約(NATO),中國仍不認為這些國家完全融入西方陣營。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