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海拔島嶼將消失在洋面之下的世界遺產:《我們的海》選摘(3)

2022-11-12 05:10

? 人氣

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Government of Kiribati@Wikipedia / CC BY 3.0)
海平面上升,區域性乾旱加劇,鹽盤在島嶼各地形成,茂密的棕櫚樹林因汙染而死。二〇〇八年,吉里巴斯總統湯安諾(Anote Tong)在紐西蘭主持一場聯合國環境論壇,在會上清楚表達自己的看法。(Government of Kiribati@Wikipedia / CC BY 3.0)

印度與中國得到的關注愈來愈多,大片的環境破壞,伴隨著兩國一飛衝天的成長率而來。以中國來說,這意味著河川汙染、沿海水體含氧降低,以及為了發電燒廉價煤而排放的數十百億噸二氧化碳。一旦二氧化碳與釋放到大氣中的硫化物汙染結合,便會造成酸雨,威脅中國人的健康,並加速海洋溫度的變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珊瑚白化與海洋汙染導致海洋生物棲地崩潰,自然防波堤消失。沿岸遭侵蝕後退。吉里巴斯與其他低海拔島嶼國家,簽署並批准包括《京都議定書》與其後續協定在內的環境保護條約,同時對於全球相互依賴的世界居然缺乏推動遵守條約的機制而表示不滿。

吉里巴斯國土甚微,國民不滿十萬人,散布在島群各地。不過,這個國家看似小國,卻擁有一段非凡的跨地域島嶼史,甚至跨越整個太平洋,直至全世界。吉里巴斯各島位於各大文化與貿易區的交會處,長久以來都是找路的人必經的十字路口。數千年前,密克羅尼西亞吉里巴斯人(I-Kiribati)隨著出亞洲的大遷徙潮,來到此地安家落戶。他們和大多數大洋洲民族一樣,是討海人、領航者,居住在一個四通八達的世界。

塔拉瓦當地流傳的故事提到來自薩摩亞,甚至來自蘇門答臘與印尼的航海家;透過史料,可以追出斐濟與東加勇士入侵當地的紀錄。歐洲商人、奴隸販子與捕鯨人先後來到,為島嶼帶來融合密克羅尼西亞、玻里尼西亞、美拉尼西亞與歐洲背景的人口,獨特但並非不尋常。西班牙人帶來大部分人口信奉的羅馬天主教信仰,新教福音派則緊跟在後。

吉里巴斯幾大島群有過一段殖民歷史,在十九世紀初淪為不列顛保護領,有些則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受大日本帝國統治。塔拉瓦環礁因為血腥的戰役而聞名,萊恩群島則是在冷戰時作為核子試爆場。在解殖的太平洋中,一九七〇年代的獨立雖然為島群帶來自治政府,卻也讓不同島群有了多離的意見與自主的主張。吉伯特群島成為吉里巴斯共和國主體,埃利斯群島宣布獨立為吐瓦魯。巴納巴島(Banaba Island)一直希望脫離,成為斐濟的一部分。

2022年7月9日,吉里巴斯總統馬茂(Taneti Maamau)宣布退出「太平洋島國論壇」(PIF) 。(AP)
吉里巴斯總統馬茂。吉里巴斯人口少,土地面積小,卻依舊體認到太平洋的歷史終究離不開海洋,離不開大海帶來的挑戰與可能性,試圖為世界留下成果。 (美聯社)

多數島民持續從事自給農漁業,有些人轉為從事觀光、小生意與乾椰仁製作。主要人口中心過於擁擠。都市生活、人口迫遷、就業與教育等問題,挑戰著棕櫚海濱、潟湖與沙岸的居民們。

海產仍然是主要出口品,魚類與海藻送往日本、台灣、澳洲、美國與西歐,工業製品則從上述國家與中國、韓國與紐西蘭進口。由於吉里巴斯鄰近赤道,日本與中國在此設立衛星遙測設施;謠傳指出,中國的衛星站是用來監聽鄰近馬紹爾群島的美軍飛彈與軍事調度。吉里巴斯承認台灣為國家之後,跟中國的外交關係破裂;吉里巴斯也曾提出一旦海平面上升,能否將國民安置到台灣的議題。*政府的歲入來自發展援助、與亞洲漁業加工船艦隊的協議,以及移工回匯島嶼的收入。歷史上,無數的過境路線在吉里巴斯周邊海域重疊。這些島嶼過去是,如今亦是全球性的太平洋地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