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海拔島嶼將消失在洋面之下的世界遺產:《我們的海》選摘(3)

2022-11-12 05:10

? 人氣

-吉里巴斯國旗(左二),吉里巴斯國土甚微,國民不滿十萬人,散布在島群各地。不過,這個國家看似小國,卻擁有一段非凡的跨地域島嶼史,甚至跨越整個太平洋,直至全世界。(資料照,顏麟宇攝)

-吉里巴斯國旗(左二),吉里巴斯國土甚微,國民不滿十萬人,散布在島群各地。不過,這個國家看似小國,卻擁有一段非凡的跨地域島嶼史,甚至跨越整個太平洋,直至全世界。(資料照,顏麟宇攝)

二〇〇〇年一月一日凌晨,全世界把目光轉向一個出人意料的地方:太平洋吉里巴斯群島中一座無人小島。國際換日線穿過這裡。換日的那一刻,吉里巴斯總統塞布羅羅.斯托(Teburoro Tito)點燃火炬,歡迎世人踏入新的千禧年。幾小時內,西太平洋各地紛紛換日,紐西蘭、美拉尼西亞島嶼和澳洲依序展開慶祝活動。奧特亞羅瓦的毛利社群以吟唱迎接夜晚的來到。幾小時外經區的雪梨港透過高桅帆船與煙火慶祝,東京人敲響古老的大鐘,香港的船隊則是一片歡聲雷動。這一刻屬於全世界。(註:吉里巴斯於二〇一九年九月宣布與台灣斷交,結束十六年的外交關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正當太平洋各地民眾在亞洲大都會與小島城鎮、村落中歡慶千禧年到來,吉里巴斯卻在考慮何去何從。這個島群的正式名稱為吉里巴斯共和國,涵蓋吉伯特群島、埃利斯群島(Ellice Islands)、鳳凰群島(Phoenix Islands)與萊恩群島(Line Islands)。吉里巴斯多為低海拔的環礁,但環抱的海域則極為遼闊,面積與美國本土相仿。首府塔拉瓦(Tarawa)西有密克羅尼西亞的馬紹爾群島,南有美拉尼西亞的索羅門群島與萬那杜。共和國的範圍北近斐濟、東加、薩摩亞與庫克群島。萊恩群島居東,介於夏威夷與法屬玻里尼西亞之間。吉里巴斯群島同時坐落在赤道南北,跨越東西半球,得天獨厚,因而吸引了太平洋與世界各國的關注。

進入「太平洋世紀」與「太平洋路線」的時代,吉里巴斯官員提出一個相當要緊的問題,尤其是對澳洲與紐西蘭提問:哪個國家願意接納吉里巴斯公民為難民?氣候已經開始變化,隨之而來的全球暖化現象也是人盡皆知。全世界都在激辯,環境的變化究竟是真實還是想像,是自然還是人為。但有一件事情無庸置疑:低海拔島嶼將消失在洋面之下。

海平面上升,區域性乾旱加劇,鹽盤在島嶼各地形成,茂密的棕櫚樹林因汙染而死。二〇〇八年,吉里巴斯總統湯安諾(Anote Tong)在紐西蘭主持一場聯合國環境論壇,在會上清楚表達自己的看法。「做好有一天你再也沒有國家的準備,這真的非常痛苦,但我想我們不得不如此。」最早踏入千禧年的太平洋地方,恐怕也將是最早消失的地方之一。

補救不能只靠島國本身。聯合國支持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s)在二〇〇五年生效。協議中設定了減碳目標,並允許各國與其他國家進行碳排放額「總量管制與交易」(cap and trade),但美國等強權與成長中的亞太經濟體對責任有不同的看法,議題也因此懸而未決。二〇一〇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經濟體──美國──消耗全球能源的程度向來高得不成比例,同時也是空氣汙染製造者,但當時的保守派政府主張減碳規定將妨礙產業與經濟成長,因此拒絕簽字。

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Government of Kiribati@Wikipedia / CC BY 3.0)
海平面上升,區域性乾旱加劇,鹽盤在島嶼各地形成,茂密的棕櫚樹林因汙染而死。二〇〇八年,吉里巴斯總統湯安諾(Anote Tong)在紐西蘭主持一場聯合國環境論壇,在會上清楚表達自己的看法。(Government of Kiribati@Wikipedia / CC BY 3.0)

印度與中國得到的關注愈來愈多,大片的環境破壞,伴隨著兩國一飛衝天的成長率而來。以中國來說,這意味著河川汙染、沿海水體含氧降低,以及為了發電燒廉價煤而排放的數十百億噸二氧化碳。一旦二氧化碳與釋放到大氣中的硫化物汙染結合,便會造成酸雨,威脅中國人的健康,並加速海洋溫度的變化。

珊瑚白化與海洋汙染導致海洋生物棲地崩潰,自然防波堤消失。沿岸遭侵蝕後退。吉里巴斯與其他低海拔島嶼國家,簽署並批准包括《京都議定書》與其後續協定在內的環境保護條約,同時對於全球相互依賴的世界居然缺乏推動遵守條約的機制而表示不滿。

吉里巴斯國土甚微,國民不滿十萬人,散布在島群各地。不過,這個國家看似小國,卻擁有一段非凡的跨地域島嶼史,甚至跨越整個太平洋,直至全世界。吉里巴斯各島位於各大文化與貿易區的交會處,長久以來都是找路的人必經的十字路口。數千年前,密克羅尼西亞吉里巴斯人(I-Kiribati)隨著出亞洲的大遷徙潮,來到此地安家落戶。他們和大多數大洋洲民族一樣,是討海人、領航者,居住在一個四通八達的世界。

塔拉瓦當地流傳的故事提到來自薩摩亞,甚至來自蘇門答臘與印尼的航海家;透過史料,可以追出斐濟與東加勇士入侵當地的紀錄。歐洲商人、奴隸販子與捕鯨人先後來到,為島嶼帶來融合密克羅尼西亞、玻里尼西亞、美拉尼西亞與歐洲背景的人口,獨特但並非不尋常。西班牙人帶來大部分人口信奉的羅馬天主教信仰,新教福音派則緊跟在後。

吉里巴斯幾大島群有過一段殖民歷史,在十九世紀初淪為不列顛保護領,有些則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受大日本帝國統治。塔拉瓦環礁因為血腥的戰役而聞名,萊恩群島則是在冷戰時作為核子試爆場。在解殖的太平洋中,一九七〇年代的獨立雖然為島群帶來自治政府,卻也讓不同島群有了多離的意見與自主的主張。吉伯特群島成為吉里巴斯共和國主體,埃利斯群島宣布獨立為吐瓦魯。巴納巴島(Banaba Island)一直希望脫離,成為斐濟的一部分。

2022年7月9日,吉里巴斯總統馬茂(Taneti Maamau)宣布退出「太平洋島國論壇」(PIF) 。(AP)
吉里巴斯總統馬茂。吉里巴斯人口少,土地面積小,卻依舊體認到太平洋的歷史終究離不開海洋,離不開大海帶來的挑戰與可能性,試圖為世界留下成果。 (美聯社)

多數島民持續從事自給農漁業,有些人轉為從事觀光、小生意與乾椰仁製作。主要人口中心過於擁擠。都市生活、人口迫遷、就業與教育等問題,挑戰著棕櫚海濱、潟湖與沙岸的居民們。

海產仍然是主要出口品,魚類與海藻送往日本、台灣、澳洲、美國與西歐,工業製品則從上述國家與中國、韓國與紐西蘭進口。由於吉里巴斯鄰近赤道,日本與中國在此設立衛星遙測設施;謠傳指出,中國的衛星站是用來監聽鄰近馬紹爾群島的美軍飛彈與軍事調度。吉里巴斯承認台灣為國家之後,跟中國的外交關係破裂;吉里巴斯也曾提出一旦海平面上升,能否將國民安置到台灣的議題。*政府的歲入來自發展援助、與亞洲漁業加工船艦隊的協議,以及移工回匯島嶼的收入。歷史上,無數的過境路線在吉里巴斯周邊海域重疊。這些島嶼過去是,如今亦是全球性的太平洋地域。

雖然吉里巴斯人口少,土地面積小,卻依舊體認到太平洋的歷史終究離不開海洋,離不開大海帶來的挑戰與可能性,試圖為世界留下成果。二〇〇八年,當局設立全世界最大的海洋生態保留區──珊瑚礁、魚類與鳥類繁殖區、海龜保護區,以及資源豐富的遠洋帶,面積超過十五萬平方英里,大膽宣告「保育」重於「發展」。這項決定意味著國家損失來自商業捕魚證的數百萬美元歲入,保留區的推動則有賴外國援助者是否能看見其價值。各國政府承諾協助,吉里巴斯則對可能的未來提出願景。

群島各地都能看到許多熟悉的太平洋歷史餘緒──航海壯舉、貿易、入侵、殖民、戰爭、遷徙、亞洲經濟,以及想像力。大洋洲、歐洲、美洲與亞洲不停在這些島嶼上交錯,持續地行動、對抗與創造。層層疊疊的歷史與提醒──腐朽的火砲陣地、魚罐頭、日本電器與機車、林投葉籃、主日彌撒、電視配音、用於致敬軍艦鳥的舞蹈、古風舷外浮桿船──在棕櫚環抱的海岸留下了痕跡。太平洋帶來、帶走這一切。小孩子用他們最喜歡的問題,來招呼陌生人:「你要去哪?」

《我們的海》立體書封。(八旗文化)
《我們的海》立體書封。(八旗文化)

*作者馬特‧松田(Matt K. Matsuda),美國紐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歷史系教授,研究領域為現代歐洲與亞太比較史,長期關注太平洋歷史研究。本文選自作者著作《我們的海:一部人類共有的太平洋大歷史》(八旗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