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二十大帶來臺灣經濟新機遇

2022-10-26 07:10

? 人氣

二十大後中國為了要實現共同富裕,首先必須堅持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優先發展,以能全方位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現在,立基於新興產業科技和數位化變革,促進了全國農業生產力的提高;數位化變革,尤讓環境建模和有效收割得以實現,為數字經濟向農業領域拓展,提供了新時代的莫大新機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高品質發展而非簡單強調高速成長是新要求,這體現在對綠色發展的重視上。這需要一個全系統的策略,對山水林田湖草沙進行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才得以真正有效提高中國大內需市場素質。

未來30年新征程上,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成長,並加速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2022年10月23日,中共二十大一中全會,最新一屆政治局常委亮相。左起:李希、蔡奇、趙樂際、習近平、李強、王滬寧、丁薛祥。(AP)
2022年10月23日,中共二十大一中全會,最新一屆政治局常委亮相。左起:李希、蔡奇、趙樂際、習近平、李強、王滬寧、丁薛祥。(AP)

製造業強權與齊備全球化供應鏈之發展

作為世界工廠,中國製造業強國的崛起,正深刻改變了世界各國的經濟競爭力;中國經濟的製造業競爭力已躍升至全球第二位(僅落後於德國)。

2000年,中國只有約10家世界500強企業。而在2020年,中國(含香港)的500強企業數量已經達到124家,歷史上第一次超過美國(121家),登上數量最多國家榜首;中國的成功,正意味中國已是全球價值供應鏈的極關鍵環節。

中國還希望在發展高水準產業科技領域成為全世界的領軍者。中國迄已取得的科技成就,包括載人航太、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電腦、衛星導航、量子資訊、核電技術、大飛機製造、生物醫藥、高鐵系統、核電工程、基建工程科技等,另外,還有晚近最夯熱的電資通數位經濟的空海陸全延伸;這些領域方面的科技顯著領先,在未來30年新征程上,還要更加決意能夠繼續維持領先優勢,並在未來30年的兩階段達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程中,持續更擴大優勢。

而在《一帶一路》倡議發展聯動的「帶路基建關聯工程」的合作開發機遇方面:有衛生健康、減貧惠農、貿易促進、投資驅動、數字創新、電子商務、綠色發展、能力建設、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等領域開展的基建關聯工程或基建周邊工程。

習近平已公開強調人工智慧等技術,在未來30年中國經濟政策中的重要性;國內外資金亦正積極相應流入這些領域當中。根據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研究,中國在量子研究領域的投入,至少是美國的10倍;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國註冊的專利數量是美國數倍。人工智慧的核心原材料是資料,對大資料的熟練運用對經濟發展具有很高價值;科技公司大可利用大資料進一步開發人工智慧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