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執政十年》從這四種商品看中國經濟興衰:手機、電動車、房地產、口罩

2022-10-14 13:00

? 人氣

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
BBC

手機已算中國製造中的「高精尖」產品,更多傳統製造業利潤更薄,模式更粗放,帶來的環境負擔更加沉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4年9月30日正午,24歲的富士康工人許立志,從17樓縱身跳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離開提醒世人,那些在流水線上組裝手機的年輕人,境遇並不好。

許立志還是位詩人,他如此描寫自己的青春——「眼睜睜看著它在你懷裏/被日夜打磨,衝壓,拋光……」他的詩句提醒決策者,雖然經濟起飛,但低水平重覆勞動,不僅無法構建偉大的經濟體,還會消耗年輕的靈魂。

許立志死後第二天零點,他此前設置好的新浪微博定時發出,只有四個字——「新的一天」。這條微博直到今天還有人不時造訪,留下只言片語。

男子在北京CCTV大樓前
經濟發展帶來的一個負面後果是中國一度出現了嚴重的霧霾。

網路上的創富故事,在過去兩年似乎也發生了根本變化。

幾乎沒有預兆,2020到2021年,針對網路巨頭的反壟斷調查,頗為戲劇性地拉開大幕——馬雲在公開演講中對金融監管者「開炮」,隨即螞蟻金服在上市前夕被叫停;滴滴「先斬後奏」赴美上市,一周內就被審查、下架,不到半年即遭退市;此外,阿里收到182億巨額罰單,騰訊被停發遊戲版號。

中國新經濟似乎從「破壞藩籬」進入了「重建秩序」的時代,監管替代改革,成為主題詞。

不過莊太量提醒,無論網路、教育培訓和房地產,政策要留有餘地,管一定要管,但不能一管就死,政策沒有回頭性的傷害太大。這是過去十年的一個教訓。

新能源汽車:轉型升級的正反面

正面:「髒活累活」少幹

2015年5月,中國政府宣佈一項雄心勃勃的產業升級計劃「中國製造2025」,目的是「髒活累活」少幹,「難而賺錢」的活多幹。該計劃選取十個領域,無一不是科技前沿、潛力巨大的領域,新能源汽車就是其中之一。

有分析師測算,汽車通過帶動效應,對中國GDP成長貢獻率達到了10.41%;而在汽車行業巨變過程中,中國希望從德美日的跟隨者,實現彎道超車,變為領跑者。

另一方面是戰略考量,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總裁王傳福說,中國70%石油依靠進口,其中70%要經過馬六甲海峽,70%石油用在了汽車行業。「這三個『70%』會死死卡住我們的脖子,很容易被人切斷,而一個解決方案就是發展新能源,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中國扶持的方法也很直接——補貼。根據中國媒體測算,在12年間政府向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了1500億元。最終成效頗為顯著——2012年新能源汽車僅銷售12791輛,2021年銷量突破352萬,成長270多倍。中國也在2015年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第一大市場,並保持至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