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執政十年》從這四種商品看中國經濟興衰:手機、電動車、房地產、口罩

2022-10-14 13:00

? 人氣

中國曆年平均房價
BBC

面:明斯基時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房地產市場的另一個特性也逐漸顯現,隨著樓市走高,無論企業還是居民,都在大舉借貸,風險不斷累積,像一個內部翻滾的壓力鍋。

當資產帶來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利息,一些房企甚至個人只能進行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式融資,壓力達到峰值,隨時可能爆炸。

而一旦「暴雷」,背負巨額債務的購房者,無力消費,經濟陷入停滯,30年來發生在日本的恰恰是這一幕。

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經濟學系講座教授、亞洲開發銀行(ADB)首席經濟學家朴之水(Albert Park)認為,中國經常通過積極擴大國有銀行的貸款來刺激經濟,實現高目標成長率。這些資金大部分進入了房地產行業,加速了槓桿過高的開發商的建設活動,導致房價快速上漲。朴之水稱其為「不惜代價地成長模式」。

泡沫破裂的剎那被稱為「明斯基時刻」,2017年,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官員口中,似乎預示著地產盛筵的終結。

建築工地

中國樓市也在此後迎來了決定性轉變——從拉動內需的火車頭,變為防範風險的監管對象。

打壓樓市的政策隨之加碼,2020年中國對重點房企融資提出「三道紅線」,對金融機構提出房地產貸款限制,至此天平終於傾斜。

沉痾下猛藥,副作用也很強。幾個月內,高槓桿運作的100多家房地產企業,相繼出現債券違約,資金鏈斷裂,甚至倒閉,「爛尾樓」成批出現。到了2022年,數百個樓盤的購房者在網上聯署聲明,宣佈「爛尾樓」若不復工,將不再繳納貸款。這波「停貸潮」也成為地產時代走向衰落的悲劇註腳。

朴之水認為,這一過程體現出中國正在努力轉變不惜代價的成長模式,即使在經濟放緩時,也有意識地避免過度信貸,甚至會允許過度槓桿化的開發商破產。

口罩:疫情下經濟的正反面

正面:疫情後快速復蘇典範

2019年末,中文網路流行一句話——「2019年是過去十年中,最差的一年,也是未來十年中最好的一年」。

當時,這句話被很多人批評為聳人聽聞,但回頭來看,似乎一語成讖。因為一場疫情,中國經濟進入了全新的歷史階段。疫情三年,中國經濟的跌宕起伏,直追改革初期的動蕩年代。

口罩作為疫情下亟需的商品,最能體現這種動蕩。

2020年一季度,中國首嘗疫情苦果,經濟出現40年來罕見的萎縮。疫情之下,急需的口罩產能卻萎縮到平日的60%,僅1000多萬隻。甚至在1月底,還需要緊急進口5600多萬隻。

中國GDP同比增長率
BBC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當年二季度,疫情被快速控制,經濟已經由負轉正。此時,疫情中心轉移到其他國家。口罩也在此行列,根據海關數據,2020年3月份至年底中國出口2242億隻口罩,相當於為中國以外全球每個人提供近40個口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