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觀點:江蘇抗暴史跡斑斑,獨立為什麽不可以是選項?

2018-06-30 05:50

? 人氣

中共的司馬昭之心可以說是路人皆知,北京每年的錄取率居高不下,他們沒有覺得不公平,相反江蘇錄取率比其他地方高了一點,他們就看不下去,江蘇人在中國難道是二等公民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江蘇鎮江近日發生老兵維權事件,當局調派大批警力、部隊及裝甲車到場維穩,各地老兵也湧入鎮江,聲援同袍。(YouTube)
中國江蘇鎮江近日發生老兵維權事件,當局調派大批警力、部隊及裝甲車到場維穩,各地老兵也湧入鎮江,聲援同袍。(YouTube)

形勢所迫

俗話說「官逼民反上梁山」,沒有人天生是「反賊」,也沒有人天生願意做「反賊」,老實本分的江蘇人愛好和平。當年身為亭長的劉邦也是體制內的一員,因為不堪忍受秦朝的暴政,斬蛇起義。吳王張士誠因為不堪鹽官壓迫,與其弟和鹽販李伯升等十八人起兵反元。他們無一例外是受形勢的逼迫,不得已落草。

長江、淮河把江蘇分成了三塊不同水文地貌的地方,蘇南、蘇北多丘陵,蘇中地區是地勢較低的平原。以前淮河經常氾濫,讓蘇北和蘇中地區變成一片澤國,人民生活苦不堪言。遇上好的朝廷,會給百姓減稅救濟,攤上了窮困潦倒的官府,不僅沒有救濟,還會繼續橫徵暴斂。

一江之隔的蘇南雖然相對風調雨順,但是兩地唇亡齒寒,當蘇北地區遭了災,難民們會浩浩蕩蕩南下討生活。如果災民不堪忍受暴政,揭竿而起的話,蘇南將會是北面起義軍和南面官軍爭奪的目標,蘇北遭受的苦難就是這樣傳導給蘇南,兩地自古以來同呼吸共命運。

元末明初,因為長年征戰,加上自然災害頻發,江蘇長江以北地區十室九空。朱元璋一方面為了充實江淮人口,另一方面也為了報復蘇州人民當年支持張士誠,強迫蘇州人遷往江北,史稱「洪武趕散」。這些來到蘇北地區的蘇南移民,自然對朝廷沒有好感,官府的壓迫很容易激發他們反抗的情緒。

我們以前在書本上經常看到「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句話,仔細想想,中國上下五千年,分裂的時間其實比大一統的時間還要長。中共的教育裏,經常把分裂的中國看成是暗無天日、民不聊生的時代,其實分裂有時並不是件壞事,中國歷史上的三次大分裂,帶來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榮。分裂的存在是因為沒有找到統一的理由,分裂有時是為了減少統一的傷害,台灣和大陸的分治未嘗不是如此。

如果中共繼續用他的高壓政策壓迫像江蘇一樣的省份,獨立為什麽不可以是我們的選項呢?

*作者為流亡海外寫作愛好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