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觀點:江蘇抗暴史跡斑斑,獨立為什麽不可以是選項?

2018-06-30 05:50

? 人氣

2012年江蘇啓東市民「散步」表達「愛我家鄉保護環境」。(大經貿網)
2012年江蘇啓東市民「散步」表達「愛我家鄉保護環境」。(大經貿網)

重視文教

當今中國流行著「沒文化真可怕」、「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的調侃,其實真正有文化的一群人才最可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從隋朝到清末的科舉制度延續了1300多年,產生過700多位狀元,現在有據可查的357位,曾經有人對他們的地域分佈做過統計,結果江蘇以60位居各省之冠,佔了六分之一。清朝一共產生了114名狀元,單江蘇一省就貢獻了49名,將近二分之一。

1948年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選舉產生了第一屆81位院士,其中有16位來自江蘇,佔了將近五分之一。

中共建政後,組建了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簡稱「兩院」。根據某網站統計,1955年到2015年這六十年裏「兩院「院士的籍貫分佈,顯示有450名來自江蘇,84名來自上海,375名來自浙江,江浙滬三地的院士總數佔了中國的大半壁江山。

《史記 漢高祖本紀》記載: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擺設酒宴,詢問在座的王侯將領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 大家莫衷一是,最後劉邦意味深長地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儘管劉邦自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地痞流氓,但是他知人善用,懂得惜才,最後打敗了剛愎自用的項羽。從古至今,人才是每個割據政權都要爭取的稀缺資源,當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曹操,可以「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辛勤創業,一心恢復漢室」的劉備,可以為了孔明「三顧茅廬「。

還記得葛優在《天下無賊》裡說了句名言:「二十一世紀最缺的是什麼?人才。」這話從葛優的嘴巴裡嘣出來,顯得好笑,卻也道出了社會的現實,任何競爭歸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

古往今來,想要反抗一個政權,光憑滿腔熱血是遠遠不行的,還需要有出謀劃策的智囊團和安邦定國的文官集團。當年水滸108將梁山聚義,能夠攻城掠地,與官府抗衡,不單單是因為有黑旋風李逵、花和尚魯智深這樣的熱血義士,還因為有智多星吳用和小旋風柴進這樣的文臣來統籌全域。有趣地是《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也是江蘇人,他曾經做過吳王張士誠的軍師,智多星吳用仿佛就是他的原形。

當一個地方經濟發達,人才濟濟,對朝廷來說必是心腹大患。中共建政後,一直沒有放棄打壓江蘇,中共的高等教育政策充滿了對江蘇的歧視, 他們目的就是要扼殺更多江蘇的人才。

2016年中國教育部出臺了一份《高考錄取生源跨區域調配》的檔,根據檔的精神:像江蘇、湖北這樣「錄取率高「的省份要調劑一部分名額給西部地區,以促進高等教育公平。最後這個政策引起了江蘇考生家長的強烈反彈,他們聚集到省政府和教育廳門口抗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