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有罪》撿回收紙箱、偷菜充飢淪為「高齡受刑人」 為何台灣長輩陷入犯罪循環?

2022-09-23 09:30

? 人氣

中原同學指出,社會期待司法審判應有效果包括預防犯罪、補償被害人、避免浪費司法資源,然而在弱勢者的微罪狀況,如果不從根本解決生存需求,即便有刑罰也無法遏止竊盜行為──有社工就在訪談表示,有無家者(街友)因微罪入監以後被暫停原先社會與醫療救助、跟社工失聯,出監後也只能重返街頭,也有透過仲介發派臨時工作者進監所以後跟仲介斷聯繫、更難找到工作機會、不得不再以竊盜維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處易科罰金,對經濟弱勢者來說幾千元都可能是天文數字,就算可以易服勞役,也會中斷他們本來的工作機會──於是刑罰讓弱勢者難以脫離犯罪,不斷消耗司法資源。」即便弱勢問題不適合用刑法處理,中原同學也提到,竊盜罪屬非告訴乃論、無法以撤告,應可改成告訴乃論;此外,精神障礙者被判之刑後接受治療的「監護處分」,在修法後也變成最高5年、可累加無上限,這可能會讓精神障礙者面臨終生監禁、無法回歸社會的狀況,亦是隱憂。

該如何真正解決弱勢者的司法問題,曾任律師之台北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顏榕分享日本「轉向政策」的經驗──顏榕表示,日本比台灣更早面臨高齡化社會狀況、監獄宛如養老院,學者葛野尋之也提到,高齡者、身心障礙者取得緩起訴機率雖高,但如果屢次觸法再犯、或因經濟弱勢難取得緩起訴、或因有前科難以取得緩刑,釋放後往往反覆進出看守所、更難取得社會資源,而「轉向政策」就是讓被告得到支援、脫離刑事程序的措施。

20200926迦南身心障礙療養院專訪、身障、身心障礙、長照示意圖(謝孟穎攝)
日本比台灣更早面臨高齡化社會狀況、監獄宛如養老院(資料照,謝孟穎攝)

顏榕解說,「轉向政策」可分為晚期支援(出口支援)與早期支援(入口支援)兩方向,早期支援即被告涉入刑事案件時的處理,包括讓被告能有辯護人協助、社福資源介入,晚期支援則是被告出監時的準備。

「他要出監了,但出去就沒事了嗎?不可能,犯罪是非常複雜的成因,經濟因素遠比法律更重,他可能在人生各層面遇到困難也無法處理、例如經濟或病弱,他不會因為出監就沒問題,只會更糟、更老、更窮……」於是日本在2009年前後即出現許多晚期支援的想法與實質援助,例如出獄後的生活協助、提供暫時居住場所、職業訓練,就是希望維持更生人的生活穩定。

至於早期支援,日本在2013年出現檢察廳主導的、協助被告脫離刑事程序的措施──例如依《更生保護法》第86條,若檢察官決定緩起訴,在認定有必要的狀況下也必須替被告申請更生緊急保護的相關資訊,而東京、仙台、札幌等檢察廳也有配置社工協助檢察官判斷、建議有助於防止再犯的社福醫療建議。

顏榕說,日本偵查期間逮捕與羈押最多只能到23天,檢察官畢竟不是社福專家、很難短時間一邊偵查還要一邊判斷更生保護或社福資源,因此若在偵查前階段就有社福專家給建議,也有助於檢察官工作更順利。

本篇文章共 1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10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