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盈隆專欄:中共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策略奏效了嗎?

2018-06-23 06:50

? 人氣

另一方面,從縱向的同一國時間序列的比較來看,2018年台灣人對中國有好感的人比有反感的人多4.9個百分點,並且,與去年(2017)相比,可以發現台灣人對中國的感覺有了一些轉變,好感方面增加了4.4個百分點,反感方面降低了3.5個百分點。這些發現乍看之下,的確讓人有意外、錯愕、驚悚、觸電的感覺。人們不禁要問,台灣人到底怎麼了?變這麼多?有道理嗎?中國最近對台灣很兇惡,不是嗎?轟炸機飛來飛去、航母繞來繞去、邦交國兩年搶了四個、一再蓄意阻撓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威逼各國航空公司和企業將台灣改名為中國台灣等等惡行,為什麼台灣人對中國的整體觀感反而今年比去年好?請參見圖4。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 17:台灣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感覺-前後兩年的比較(2017 vs. 2018)。(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圖4:台灣人對中國的感覺-前後兩年的比較 [2017、2018]。(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無獨有偶,在過去兩年中,台灣民意基金會相關研究還有三項令人意外的重要發現:一、2017年11月,我們使用感情溫度計測量台灣人對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感情溫度,結果發現台灣人對習近平有好感的人比有反感的人多十個百分點,而且感情平均溫度達到51.52度,我當時形容「台灣人對習近平有些微的好感」;二、2018年4月,認為台灣未來要獨立的人,和2016年5月比,大幅下降13.8個百分點,剩下37.4%,等於是倒退十年,回到了2008的水平;三、同樣2018年4月,認為未來兩岸要統一的人罕見地上升到23.8%,比一個月前多3.7個百分點,是1996年以來統派支持者最多的時候。

當把上述這些研究發現全部擺在一起看,可以看的出來,這是台灣大眾政治態度出現了微妙但明顯的變化,幾個相互有關連的大眾政治態度向同一個方向轉變,而這種轉變本質上是向中國傾斜的。所幸,截至目前為止,大眾政治態度轉變的幅度或規模並沒有大到對台灣產生「明顯而立即」的危險,但做為一種台灣人基本政治態度轉變的跡象,有關當局應見微知著,審慎面對。

中國確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導「主場外交」的外交模式(AP)
台灣民意基金會去年十一月調查,台灣人對習近平有好感的人竟比有反感的多十個百分點。(AP)

公元2004年,時任中國最高領導人的胡錦濤下令,要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台廣播要做到「入島、入戶、入腦」。可笑的是,後來台灣有許多人,包括綠營重量級政治人物,常公開引用錯誤,說成「入島、入戶、入心」。胡錦濤講入腦,意思是要求中共統戰文宣的聲音必須穿透到台灣人腦裡;簡單的說,要讓台灣人聽得到、聽進去。但中共從來沒有「入心」的說法。入心?是什麼意思?如果說「入心」的意思是讓人改變想法、信念,那麼此刻台灣人對中國好感的提升無異就是「入心」成功了,中共長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策略似乎某種程度奏效了,那才是台灣最需要擔心的部分。

回顧過去十年,馬英九主政八年後,蔡英文2016剛上台時,台灣認同飆升到八成,贊成台灣未來要獨立的人多達五成一;如今,蔡英文主政兩年,台灣認同下降到七成三,贊成台灣未來要獨立的人下降到三成七,而認為未來兩岸要統一的人上升到二成四。歷史既弔詭也很諷刺,馬英九一心一意追求「化獨漸統」而不可得,蔡英文卻某個程度幫他做到了。蔡英文總統任期至少還有兩年,最多六年,未來島內統獨傾向會再發生重大的變化,並進一步向大中國靠攏嗎?沒有人知道,但Never say never。

最後,2018台灣人對中國印象與感覺出現戲劇性轉變,對中國有好感的人竟然超過反感的人;特別是在25-54歲青壯年族群、大學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公民中都有過半數的人基本上對中國有好感,這是千真萬確的,這是歷史性的轉變。如何解釋這樣一個錯綜複雜的現象?這是某種「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嗎?這是一種「大國崛起效應」嗎?這是台灣持續相對弱化的後遺症嗎?或許這三個因素多少都有一點。蔡英文總統及其以下的兩岸事務幕僚與策士還能渾渾噩噩、無動於衷乎?

*作者為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前台灣政治學會會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游盈隆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