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志克觀點:和平統一房間裡的大象

2022-08-23 07:00

? 人氣

圍島軍演後,國台辦發布《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對台灣人毫無吸引力。圖為進行快速登陸演練的解放軍。(中國軍網)

圍島軍演後,國台辦發布《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對台灣人毫無吸引力。圖為進行快速登陸演練的解放軍。(中國軍網)

緊接在一連串咄咄逼人的軍事演習之後,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於8月10日發表《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全篇主要著墨於為何中國統一臺灣乃歷史脈絡與地緣政治的必然、為何臺獨與外國勢力的介入終將徒然無功、如何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促進統一前兩岸融合發展,以及統一後的遠景如何光明。在臺灣方面,民進黨否定其一個中國的原則,重申兩岸互不隸屬的主張;國民黨雖歡迎其重提九二共識,但也明白反對裡面一國兩制的提議。假如發布這篇白皮書的目的是要說服臺灣中間與偏藍的民眾何以與中國統一是有利或有吸引力的,則它可說是完全失敗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白皮書的作者似乎完全沒有抓到現今臺灣民眾不願意與中國統一的最大原因: 統一後,臺灣人民當下所享有的人權保障與民主權利都將可能化為烏有。由於這樣的疑慮,偏綠的民眾深怕接受一個中國的說法後,將大大不利於臺灣為了持續保有這些權利──有些權利得來極其不易,仰賴的是在政治外交上的努力。綠軍因此極端排斥一中原則,甚至進一步連結其他民主國家以壯大聲勢,增加自保的籌碼。偏藍的民眾即便基於血緣、文化、歷史或商業利益的考量願意承認一中原則,但對香港式的一國兩制是否能有效保障這些既有權利,既沒信心,也無興趣。職是之故,「一國」或可勉予接受,「兩制」則敬謝不敏、萬萬不可了。

如果中國統一白皮書想要有任何說帖的價值,仔細汲引香港實驗的經驗教訓,從一國兩制的上位概念出發,提出具體的、可行的、可信的保障臺灣人民既有權利之方案,才應是這本白皮書的重點主軸。不此之圖,這個全長13,400字的文件只提了「人權」1次,「民主」3次,且圍繞其前後的上下文皆跟如何讓臺灣人民持續享有人權與民主無關。只有四之一節的最後兩段稍微提到有關保存臺灣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的問題,但行文偏打高空、避重就輕,至於具體可落實的提議,則完全付之闕如。當然,也有可能是白皮書的作者對臺灣人民與中國統一的真正心理障礙,心知肚明,但因移除這些障礙可能需要大幅更動中國的司法制度與政權基礎,牽涉的問題太多、層面太廣,就乾脆把它當成房間裡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顧左右而言他了。

香港新任特首李家超的行政團隊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監誓下宣誓就職。(美聯社)
香港一國兩制對台灣民眾毫無吸引力,甚至是失去既有自由與權利的佐証。圖為香港特首李家超的行政團隊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監誓下宣誓就職。(美聯社)

臺灣的藍軍雖然接受一中原則,但一談到統一的實際進程,大致採取能模糊就模糊、得過且過的態度,最主要的可能原因有二: (1)臺灣願不願意跟中國統一跟當下中國政治司法的制度有很大的關係,然而這些制度與時演進的方向與速度至今仍很難掌握與預測;(2) 訂定有明確時間表的統一時程沒有明顯好處,徒增不必要的紛擾與束縛,所以能避免就避免。結果是,中國因統一進展遙遙無期,逐漸認定藍軍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華獨」;臺灣藍軍因缺乏具體可行的統一方略,無法據以大椽高舉、號召群眾,以致在近年選舉敗多勝少、聲勢漸頹。

為了說服臺灣民眾和平統一的可行性,藍軍與中國大陸方面,必須先共同協議出一個能完整描繪出從現在到統一前的兩岸融合進程表。這個進程表一方面需符合臺灣民眾對既有權利保障的期待,另一方面要能紓解中國大陸政府對兩岸統一過程,需定時有可量化進度的壓力。讓事情更複雜的是,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施行經驗告訴臺灣民眾白紙黑字型的契約協定已不足以提供能保障其既有權利的保證。為今之計,中共政府所能提出、比契約更強力的保證就只能是:中國境內特定地區的人民逐步享有臺灣民眾既有的權利。

綜上所述,在此拋磚引玉,提出一個兩岸融合進程表的規劃框架。此進程表對應一2維空間的曲線,其X軸代表中國大陸某一特區內(如香港,或香港加深圳)司法獨立與賦權於民的程度,而其Y軸代表臺灣—大陸實質關係緊密度與臺灣—美國實質關係緊密度的比率。X軸上可能有4到5點,每一點代表臺灣過去40年來司法與政治制度改革的某一個境界。Y軸上的數值越大,表示臺灣越遠離美國的影響圈,越向中國靠攏。所謂的實質關係緊密度,以俄國的前盟國為例,緊密度最低的是波蘭,其次是烏克蘭,再來是白俄羅斯,亞美尼亞,緊密度最高的是車臣。融合進程表曲線上可能也只有4到5點,每一點對應一個里程碑,所代表的意涵是: 當中國大陸某一特區內的司法與政治制度進化到某一程度,臺灣就會在政治外交軍事上往中國大陸傾斜到相對應的一個程度。假如兩岸融合順利沿著這條曲線到達終點,就表示雙方在過程中各取所需,最後在兩利合意的狀態下達成和平統一。

和平統一需要切實呼應兩岸民眾政治需求、明確描繪出統一前兩岸如何融合發展、可操作施行的進程表。過去20年來,雙方政府與學界很少投入這個議題的研究、探索與討論,以致和平統一常淪於畫餅充飢式的美好想像,但在落地實踐時,則內外碰壁、寸步難行。本文提出兩岸融合進程表的概念框架希望能讓和平統一往較具建設性的方向邁出一小步。

*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