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仲觀點:中共片面推翻「中線默契」所造成的挑戰

2022-08-11 07:10

? 人氣

2022年8月7日,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灣周邊海空域進行實戰化聯合演訓。(新華社)

2022年8月7日,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灣周邊海空域進行實戰化聯合演訓。(新華社)

為了對裴洛西議長訪臺做出「強有力的回應」,共軍從8月4日中午12時到7日中午12時,在臺灣周邊劃定6個演習區,實施大規模的實兵演練。除4日下午向臺灣周邊發射11枚彈道飛彈,更連日派遣多架次戰機與多艘次軍艦,刻意越過海峽中線,創造在中線以東演訓的事實,形同以大動作推翻「中線默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實上,在此波演習正式開始前,共軍就已在8月3日派出多達22架次的戰鬥機,於臺北到新竹之間、臺灣海峽較窄部分,直接跨越中線;在8月7日中午12時原定的演習時間結束後,中共官方《中央電視臺》隨即在同日的報導中,強調「今後共軍艦機會常態化在海峽中線以東進行訓練」,等同正式宣告自1999年以來,兩岸彼此克制所形成的「中線默契」不復存在!而共軍也繼續在8月8日與9日,繼續派遣多架次戰機直接跨越中線。

在中線以東的軍演「常態化」後,中共很可能會比照西南海空域,授權東部戰區與南部戰區,可經由一定的程序,在距離臺灣本島較遠的海峽中線北端或南端海空域,常態化派遣機艦越過中線實施演訓。不過,當共軍機艦要在距臺灣本島較近的區域跨越中線,或任何在中線以東滯留超過一定時間的行動,研判短期內還是會由中央軍委直接管制,除了保留作為對臺北與華府施壓的工具,也可減少意外發生的機率。

「中線默契」的由來

海峽中線是在1954年時,由當時協防臺灣的美軍所設計的,是美軍於一般狀態下,在臺灣海峽活動範圍的西界線;其目的是使美軍機艦在依照《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協防臺灣時,避免與中共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雖然當時的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曾在《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正式簽署前,建議國軍的戰機和艦艇必須在「海峽中線」以東活動,否則美軍無法提供安全保障,但國軍機艦仍常態性前往中國大陸沿岸的海空域活動,並未將日常偵巡的範圍侷限在中線以東。

事實上,在1995年至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前,國軍軍機日常巡弋的範圍都在中線以西,最遠達到距中國大陸陸地僅15海里的空域。在飛彈危機於1995年爆發後,國軍為了避免衝突,遂下令將戰機偵巡的範圍「暫時」退到中線以東;當危機於1996年3月下旬落幕後,由於共軍空中戰力的成長,或許還有來自美方的壓力,國軍軍機明顯減少在中線以西的偵巡活動,但共軍軍機的日常偵巡也很少抵達海峽中線。

海峽中線真正成為分隔兩岸軍事活動的默契線,要等到1999年7月。當李登輝前總統突然拋出「兩岸是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兩國論」後,中共為了報復,遂下令軍機開始大舉出海,將日常巡弋的範圍從原本離大陸僅15海里,一舉前推至海峽中線;而李前總統在美方的壓力下,決定不採取對抗措施,使中共軍機進逼海峽中線就此「常態化」,「中線默契」至此正式形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

揭仲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