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及觀點:處變不驚,還是夢遊滑向戰爭?

2022-08-22 06:40

? 人氣

2022台海危機,中共軍演鎖台,台灣民間反應淡定(AP)

2022台海危機,中共軍演鎖台,台灣民間反應淡定(AP)

在2022年8月共軍圍臺軍演後,全球列強與東亞各國已更加認真地評估臺海爆發戰爭可能的時間點與場景、規模。或許因為選前不希望「擾民」造成執政失能的印象,也可能是為了隱蔽或保留實力,臺北雖提升了防禦的措施與頻率,但社會面的準備尚止於口誅筆伐,市場與民生幾乎波瀾不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歷史再度終結,臺灣處變不驚?

臺灣社會對含有諸多凶險訊息的軍演,和幾乎同時推出、綁定「新時代」中華民族復興的北京政府第三版「對臺白皮書」,反應似乎是「處變不驚」。不少電視臺、名嘴與評論更像是「說書」式地觀戰,斷言「世界各國」將反制中、俄。他們的底氣則不像來自準備好的「莊敬自強」,而是深信「時間未必是站在你那一邊」,何況「世界一定是站在我這一邊」。在這種集體認知裡,21世紀人類命運主旋律不是鄧小平的「和平與發展」,而是新冷戰的「民主與威權」。其答案不再是「東西問題與南北問題」,而是「時間問題與世界問題」。

時間問題的答案,可證諸上海封城與大陸經濟停滯;世界問題的答案,則可見證於美國議員持續來訪、友臺法案力度更大,俄軍在烏克蘭被美歐新武器打得節節敗退。年底前俄國戰敗,美日北約更可專注「印太」;全球民主戰勝過氣威權之役,勢不可當;歷史真正終結,已見曙光。

以不對稱贏得慘勝?

然而或許是旁觀者清,或許是料敵從嚴。西方智庫「公開的」臺海兵推結果,臺美日(或加上其他有意願的民主夥伴)聯軍最多是從敗戰轉為「慘勝」。轉向「戰略清晰」的主張也還不願公開擁抱中共第三版白皮書痛批的「臺灣地位未定論」。情感上友臺的「長期博奕論」與「百年馬拉松論」,都嘗試避免核武國直接衝突,而倡議「以其人之道」的不對稱戰略,贏得美國對華競爭。這當中最關鍵而曖昧之處就像是拜登總統承諾給臺灣「軍事支持」,但「打多大、打多久、打多遠」,仍取決於盟國眼中臺北配合「莊敬自強」的程度,以及中國在戰爭陷阱中被消耗的速度,答案仍是不可示人的「大國利器」。

誠然,備戰而不求戰,確是保衛和平之道。也如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近日一篇評論所坦言,臺方不能「依賴美國爹地解決自己的問題」。但高度流動中的美中不對稱與急轉直下的兩岸不對稱,已使兩岸更加接近軍事衝突的懸崖。臺北不能總是指望美國「護欄」(guardrail)一個不少地包括所有民主夥伴,負責任的主政者也應該自己準備護欄。如果不能對岌岌可危的「護欄」善加管理,時間就算站在「慘勝」一邊,這樣的歷史對社會絕大多數人不僅沒有現實意義,也極不公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