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尊觀點:「誰動了我的乳酪?」淺析歐美對「一帶一路」的心態變化

2018-06-10 07:00

? 人氣

國內有專家學者表示,「作為老師,西方應該對中國今天的成就感到欣慰啊!」言外之意,就是歐美沒有理由指責或質疑中國。這話或許帶有某種揶揄調侃的意味,但希冀歐美無怨無悔地接受中國的崛起是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假如當年日本在甲午海戰中打敗中國後,要求或希望中國這個「老師」為被昔日的「學生」所打敗而感到欣慰,中國人會接受嗎?實際上,中國被日本打敗後留下的心理創傷,要遠遠大於「鴉片戰爭」中被歐洲列強征服所帶來的後果。

同理,日本戰後「一國之下萬國之上」的地位被中國超越後,同樣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直到現在依然對此耿耿於懷,不斷使用「小動作」來試圖挽回自己或許已經一去不返的往日崢嶸。

國內有專家學者認為,「一帶一路」在眼下的造勢階段無法不高調,筆者對此不以為然。中國俗話說的好:「有理不在聲高」,「酒香不怕巷子深」。與其高調與歐美去論理或解釋,不如腳踏實地去踐行自己的理念。用毛澤東當年的話說,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還有,現階段去討論「一帶一路」方略是否成功還為時過早。中國政府之所以選擇這條路,有積極進取,實現「中國夢」的因素,也有推動經濟增長、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等的迫切需要。川普的不按常理出牌,已經把世界貿易的常態攪亂。中國是否能在這洶湧的波濤中安達彼岸,或付出多大的代價,我們目前還不能下最後結論。

國內有專家學者認為,只要歐美「最終認識到中國模式具有普適性時,這些質疑才會逐漸消失。」筆者認為,這是對中國與歐美矛盾的錯位評估。歐美排斥詆毀「一帶一路」,並非因為他們沒意識到或沒看到中國模式的「普適性」和「普惠性」,相反,他們正是因為看到了這點,才感到「中國模式」對自己的威脅正一步步逼近。

因此,筆者相信,只要歐美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中國的「損害」,就不可能停止對「一帶一路」的質疑和排斥。那麼,中國該怎麼辦?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或許是一個更好的處世心態。至於「功過是非」「成敗得失」這樣的問題,還是留待歷史去評判吧。

*作者為旅居海外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歐陽尊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