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尊觀點:「誰動了我的乳酪?」淺析歐美對「一帶一路」的心態變化

2018-06-10 07:00

? 人氣

筆者想說的是,歐美願意質疑, 就讓他們質疑去好了。中國的「一帶一路」並不是為了討好歐美而推出的,而是因為西方制定並主宰的國際體系已無法滿足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需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需求」是西方宣導的市場經濟以及全球化的最根本元素,「一帶一路」至今取得的具體成果,無需贅言便能證明這個「需求」的切實存在。俗話說,事實勝於雄辯。無論「一帶一路」是經濟屬性還是戰略屬性,關鍵要看它是否只造福於中國,還是普惠全球。

歐美與中國分歧的本質是什麼?

再拿德國做例子:瞭解德國政情的人應該知道,德國外交的基礎是與一切對全球化有塑造力和影響力的國家和集團(Gestaltungsmächte)進行合作,不管這個國家是什麼政體,也不管這個集團是什麼背景,譬如,俄羅斯、中國、土耳其、金磚五國集團等。

問題是,如果對方不願意按照德國塑造全球化的意願和方式來進行合作,德國該怎麼辦?從實際情況來看,德國採取的是務實主義做法( business as usual),換而言之, 這個所謂的「塑造國外交方案」其實是沒有什麼「價值觀底線」的。

所以,我們也可以說,主導德國外交政策的不是「價值觀」,而是「以經濟利益為根本的戰略需求」。德國是個出口國,其經濟對海外貿易的依賴越來越大,因此,柏林在制定外交政策時不得不更多地顧及出口大戶們的利益。在這樣的背景下,類似「東方政策」和「以商促變」的方案對政府來說就非常具有誘惑力,因為,它對外終於可以擺脫「經濟主導外交」的狹隘名聲,給純粹的「重商主義」披上一件看似「高大上」的外衣:促進世界和平,推動民主進程。

歐美至今公開的質疑內容主要是「不公平,不透明,破壞環境,有違人權」等。客觀地說,「一帶一路」當然還有不少需要積累經驗的地方,也不能排除「有錢能使鬼推磨」的思想和做法的存在;西方質疑的理由中,的確也含有人文關懷和文明發展的理念成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和分析,便會發現,歐美更多的還是在用「普世價值」來掩飾自己的利益得失。

如果歐美對外投資時真的關注人權、環保、勞工保護等,當年也不會把許多破壞環境、有損健康的產品生產線移往中國,也不會不顧非常惡劣的生產和安全環境繼續使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廉價勞動力,更不會在中國健全勞動法和生產體制後試圖離開中國,轉而去體制和規則還不健全的東南亞投資。

面對經過千辛萬苦達成的「巴黎氣候協定」,一個發展中大國堅持履行環保義務,一個工業強國卻拒絕承擔責任。這個事實已足夠證明,歐美針對「一帶一路」的質疑應該另有其他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歐陽尊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