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棕櫚葉上的一部詩集:《南方浪潮》摘選(1)

2022-07-29 05:10

? 人氣

就像緬甸一樣,斯里蘭卡的核心王國在戰前幾年、乃至幾個世紀,學習了來自歐洲的各種做法,這也是他們能夠得勝的原因。在英國人之前,康提曾與葡萄牙人和荷蘭人交戰,在這些戰爭中,總有逃兵倒戈到康提的陣營。一八〇三年,有個名叫班森的炮兵,從英國陣中叛逃,加入康提王國,然後在康提被託付管理火藥的職責,這讓人想起阿瓦向拿破崙戰爭的歐洲難民學習,認識新武器。 然而,倒戈的不僅僅是歐洲人,從歐洲軍隊叛逃到康提陣營的馬來士兵更是數以百計,一八〇三年包圍 英國人的康提軍隊中還有八十名非洲人,或稱為「卡菲爾」(Kaffir)。此外,康提人將一些歐洲火器和大炮據為己有,也仿製了一些類似的武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兩方的差異,乍看之下,可能等同於海洋大英帝國和群山扎實環繞的高地康提王國之間的差異,因而導致海洋和陸地的對戰。但就像在緬甸的戰爭一樣,這樣的分析簡化過頭了。占領錫蘭(英國人對斯里蘭卡的稱呼)行動發生在拿破崙戰爭的脈絡裡,誠如開普殖民地的情況,奧蘭治親王逃往倫敦,指示錫蘭的荷蘭人張開雙臂歡迎英國人。與其讓沿海省分落入法國控制,英國人接收荷蘭領土,而且從此沒將錫蘭歸還。英國對錫蘭的渴望,是一種海洋的渴望,這座島嶼如此靠近他們不斷擴張的印度領土,而且在東海岸的亭可馬里(Trincomalee)還有一個天然大港,條件好到不該拱手讓給敵人。即便海事考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英國在斯里蘭卡的政策,康提王國也不是沒有他們的海洋想像。因為康提王國自認擁有整座島嶼,康提歷任國王以控制沿岸港口的通行權感到自豪,這是塑造荷蘭康提外交關係的一個關鍵。就像在緬甸一樣,斯里蘭卡殖民地開拓者和被殖民者之間也存在對稱性。

因此,注意到《英國戰役》裡關於水的母題也不是怪事。這和國王在都城中心挖鑿湖泊的計畫可以說彼此呼應,這座湖泊被視為類似眾神攪動的乳白色海洋。在《英國戰役》中,不懷好意的英國士兵「就像波浪一樣,手持武器咆哮前進」,而後在陛下跟前的「海灘」被擋住了。國王本人「用他的劍攪動了敵人的海洋」,隨國王登場的音樂,就像「世界盡頭的海洋咆哮」, 這不單純是一個比喻,因為土地和水,自然和男性,宗教和種族,在這段宣示國王——一位在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 在政治方面大獲全勝的康提國王——的神威之敘述中彼此交織。英國人把此處的象徵意義,詮釋為裝飾性的象徵意義,誠如克勞福對緬甸水上節慶的回應,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符號在統治者和人民之間 創造了一種連結。英國人對這些符號政治的誤解,以及試圖宣揚英國自由和理性的殖民目標,意味著他們被康提人當作一個屈從的勢力,就像在緬甸一樣。

《南方浪潮》書封。(時報出版)
《南方浪潮》書封。(時報出版)

*作者劍橋大學世界史教授、岡維爾與凱斯學院教員,劍橋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本文選自作者著作《南方浪潮:印、太海洋民族對抗帝國暴力、驅動現代史的革命年代》(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