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育偉觀點:一生愛好是天然

2022-07-31 05:40

? 人氣

張充和書法獨步武林(許育偉提供)
張充和書法獨步武林(許育偉提供)
張充和的工楷小字(許育偉提供)
張充和的工楷小字(許育偉提供)

張充和書法獨步武林,寫了近一百年,生活雖簡僕,但筆墨紙硯講究得不得了。拜書法家沈尹默為師後,功力更上層樓。懸腕時 [雖懸並不懸,不懸卻又是懸];臨帖時 [蓋臨帖不可有我在,自運不可有帖在,然亦各在其中矣]。這境界好比金庸 [倚天屠龍記] 的著名橋段: 張無忌在光明頂學太極劍,張三豐使劍完畢問道: 「都記得了沒有?」,張無忌道: 「已忘記了一小半。」 張三豐道: 「好,那也難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罷。」 過了一會,張三豐再問: 「現在怎樣了?」 張無忌道: 「已忘記了一大半。」 張三豐畫劍成圈,再問: 「孩兒,怎樣啦?」 張無忌道: 「還有三招沒忘記。」 張三豐點點頭,放劍歸座。張無忌在殿上緩緩踱了一個圈子,沉思半晌,又緩緩踱了半個圈子,抬起頭來,滿臉喜色,叫道: 「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淨淨的了。」  張三豐道: 「不壞,不壞,忘得真快!」 原來張三豐傳的是 [劍意],而非 [劍招]。溥心畬在藝術系教授繪畫,要學生先讀四書五經,練好書法,人品端正後不學自能,也是強調內涵,而非匠氣。張大千教導後輩:「作畫如欲脫俗氣,洗浮氣,除匠氣,第一是讀書,第二是多讀書,第三是須有系統,有選擇地讀書。」還是董橋先生說得最好: 「書法書法,旨趣在書不在法。法是法度,初學臨帖練好筆路從來不難,難只難在寫出自家風格。世間多少書法但見其法不見其書,寫了幾十年寫不出一點書趣,那叫賬房筆墨。」難怪讀書人都寫得一手好字,飽讀詩書,胸中自然養起一縷清氣。我這個年代的人,小學都有書法課,寒暑假作業規定每天一頁小楷,總是在收假前一天用自來水筆草草了事。小學畢業後,即不知書法為何事。沒想到中年竟迷上文人書法,原來胸中清氣一直都在,但俗事纏身,清氣轉濁。去年香港典亞藝博,總算松蔭藝術Steven勻了我張充和一幅字,但只有蓋章,沒有落款。Steven心細,請張充和的高徒 – 白謙慎題字在後,市場上膺品不少,有白先生的背書,放心多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董橋先生文字醉人: 「張充和的工楷小字我向來喜愛,秀慧的筆勢孕育溫存的學養,集字成篇,流露的又是烏衣巷口三分寂寥的芳菲。多年前初賞她寫給施蟄存先生的一片詞箋,驚豔不必說,傳統品味棲遲金粉空梁太久了,她的款款墨痕正好揭開一齣文化的驚夢,夢醒處,悠然招展的竟是西風老樹下一蓑一笠的無恙! 她那手工楷天生是她筆下詩詞的佳偶,一配就配出了 [納蘭詞] 裏 “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 的矜持,也配出了梅影悄悄掠過紅橋的江南消息,撩人低徊。」 旨趣真的是在書不在法,是張充和才寫得出張充和的字,是董橋先生才寫得出董橋先生的文。董橋先生的書真值得多讀幾遍,一讀賞心悅目,馬步紮得多麼穏才能如此旁徵博引,「文章的基本功都是這些陳年老酒浸出來的。浸個十年八年之後才去追求個人風格都不遲。」; 二讀追根究底,讓董橋先生有如此聯想感應的人物一定是個人物,我因此讀了張充和,還真是個人物; 三讀心領神會,多位學者都寫張充和,但那是歷史的張充和,是崑曲的張充和,是書法的張充和,但董橋先生筆下的張充和,有人文故事,有藝術品味,是 ”帶有學術視野的古代清風明月”; 四讀書裡淘金,董橋先生收藏書畫從不看經濟利益,只憑一己喜歡,但其眼光獨到,品味獨特,操作績效,有目共睹。張充和這張明牌,報了這麼多年,我也終於跟上車了。

藉由董橋先生識得張充和,透過張充和又重讀董橋先生,原來 「一生愛好是董橋✝,越發離題了。

*作者為金融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