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權大國」 遇上「人權惡霸」:中國如何在短短5年之內,搞砸與北歐國家的關係?

2022-07-01 16:30

? 人氣

在瑞典的教育觀念裡,公民素養的訓練必須普及全民才有意義。(Emelie Asplund/imagebank.sweden.se)

在瑞典的教育觀念裡,公民素養的訓練必須普及全民才有意義。(Emelie Asplund/imagebank.sweden.se)

十年前,歐洲各地正值「中國熱」,各國將崛起的中國視為新興機會,高舉雙手歡迎北京政府前來投資。然而,隨著近年中國極權主義快速擴張,北歐國家對中態度遂轉強硬,更將其定調為「系統性對手」,在各方面進行全面圍堵。究竟,中國如何在短短幾年內賠掉與北歐國家之間的關係呢?中國問題專家佛斯比近日在《外交家》發表文章,對此作了簡要的分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策略夥伴」到「系統性對手」

丹麥國際關係研究所(DIIS)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佛斯比(Andreas B. Forsby)6月24日在《外交家》(The Diplomat)刊文指出,北歐4國(丹麥、瑞典、芬蘭、挪威)五年前還積極與北京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歡迎由中國主導創立的亞投行(AIIB),並樂見其在北極地區的佈局。不過,隨著新疆「再教育營」問題、香港民主運動及華為爭議爆發,北歐國家近年對中國的看法有了根本性轉變,雙邊關係也迅速降至冰點。

2003年,歐盟(EU)將中國定位為「策略夥伴」(strategic partner),積極尋求與其合作的機會。但隨著中國極權主義擴張,歐盟2019年改稱中國為「系統性對手」(systemic rival),並制定多項對抗性政策。

佛斯比指出, 在2017年北歐國安及國防情報部門的官方報告中,除了丹麥之外,各國幾乎隻字未提中國。但在5年後的現在,中國卻已被北歐多國列為僅次於俄羅斯的安全威脅,且對其持抱持高度謹慎和不信任的態度。瑞典官方報告更將中國描述為「企圖影響瑞典憲法權利、經濟繁榮、政治決策和領土主權的國家」,並將其與俄羅斯、伊朗列為「敵對國家」(hostile states)。

北京加強國內外言論審查

佛斯比強調,北歐國家對中國態度的轉變,很大程度與北京近年加強國內外言論審查的政策有關。丹麥一項報告寫道:「中國正採取日趨強硬的措施,以打壓各界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治制度的批評。」挪威的另一份報告也指出:「北京當局想要確保,他們的政治對手在任何地方發表言論都不會感到安全。」

2017年至2021年擔任中國駐瑞典大使的桂從友,在任期間便時常公開反擊外界對中國政府的批評,因此引起瑞典政府多次不滿。他先前接受瑞典媒體訪問時不僅大方承認其「戰狼外交」行徑,更直言:「面對敵人,我們就開槍反擊!」

2015年,北京政府為打壓異議人士,在泰國強行逮捕前香港銅鑼灣書店瑞典籍股東桂民海,並以「為境外非法提供情報」罪名重判其10年徒刑,引發瑞典強烈抗議,中瑞關係從此惡化。

瑞典公民桂民海遭中國綁回受審,引發瑞典與中國外交危機(AP)
瑞典公民桂民海遭中國綁回受審,引發瑞典與中國外交危機(AP)

「人權大國」 遇上「人權惡霸」

中國境內的人權問題也是北歐國家不滿北京的原因之一。佛斯比表示,北歐各國過去習慣以隱晦且謹慎的方式,向中國人權問題表達擔憂。但自2019年香港民主運動爆發後,北歐官方的言論逐漸轉為直接,官員們開始使用推特公開批評中國人權問題。根據統計,自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北歐外長們一共發布了28次推文,公開指責中國政府侵犯人權。

2021年5月,北歐各國和波羅的海國家發表聯合聲明,對新疆維吾爾族及其他穆斯林少數族群的處境表達「嚴重關切」。該聲明表示,新疆「再教育營」嚴重限制維吾爾族人的宗教自由、言論自由、人身自由及和平集會自由,並呼籲北京政府盡快開放聯合國進入當地,進行相關研究調查。

面對北歐政府的嚴厲譴責,中國駐北歐大使館也公開反擊,稱這些行動是干涉中國內政。根據統計,自2020年初以來,中國駐丹麥大使館已發布14份聲明,敦促丹麥政府停止干涉中國內政,並表達其憤怒和不滿。

2017年起,有大量的哈薩克人因在新疆的家人被關進再教育營,導致他們與家人失聯。(美聯社)
2017年起,有大量的哈薩克人因在新疆的家人被關進再教育營,導致他們與家人失聯。(美聯社)

禁止華為、中資進入市場

除了價值觀上的對抗之外,北歐各國也祭出多項預防性政策,防止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參與其數位基礎設施工程。佛斯比表示,幾年前華為仍與北歐多家主要電信公司(丹麥的TDC、芬蘭的Elisa、挪威的Telenor、瑞典的Telia)維持5G網路開發合作,但隨著美中競爭白熱化,美國2018年開始向歐盟施壓,要求其停止使用華為設備。

對此,北歐各國則採取不同做法。佛斯比指出,丹麥和瑞典將5G問題視為國安問題,並賦予國內國安情報機構相關決策權。而挪威和芬蘭則傾向將其當作技術管理問題,因此至今仍未直接禁止華為進入該國市場。

另外,北歐各國近年也陸續引進新的投資審查機制(丹麥2021年已執行,瑞典2023年將執行),或修改現行法律(芬蘭和挪威分別在2020年及2022年修法),防止中國資金流入國內。與此同時,北歐民眾也大力要求政府,加強對中國學術合作研究的監管。

佛斯比坦言,北歐與中國當前的關係要改善並不容易,其原因主要有二:第一,身為北歐主要合作夥伴和安全提供者的美國,對中政策未來只會越趨強硬,北歐恐怕也難以與其持相反立場;第二,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統治下,中國的人權和民主情況恐怕只有惡化的命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