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飛帆回首來時路:恍如隔世... 沉澱、抽離,想清楚自己的定位

2015-03-16 19:00

? 人氣

問:這1年來學生成立那麼多團體,是力量分散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答:這是一個常態。像318那樣,把不同團體集結在同一個運動裡面、統合在一個議題底下,是非常態的事情。

外界認為這麼多學生分成不同組織是分裂、鬧內鬨,但我不會用好壞去評斷這件事情。舉例來說,2008年野草莓之後,各校學生各自組社團,我們也不會說這些社團總合起來變全國性的大聯盟就比較好,但這些分散的團體,在幾次的運動就整合了,例如反國光石化、反媒體壟斷等。

問:像時代力量、社會民主黨這類政治團體,一旦分散,選票就瓜分了...

答:我覺得這些懷抱理想的政治團體,對現在既有的藍綠政治結構是個新的刺激,有多元的政黨存在,長期而言是好的。當然短期來說,這些新興政黨的政治力量會遇到比較多的考驗,他們要怎樣跨過這5%的門檻,是現在最棘手的問題。過不了5%,拿不到政黨補助(編按:已修法為3.5%門檻),他們沒辦法去養更多的人、做更多的政治工作。這背後反映的是台灣現行的選罷法跟選制夾殺,我不認為要怪罪這些小黨的不夠團結,我們優先要檢討的是,為什麼現行的選制是這樣荒謬規範?

依我的了解,這兩個新政黨大方向一致,短期目標也都是想讓藍綠兩黨不過半,讓第三勢力成為關鍵少數的力量。當然有一些政策價值可能確實不一樣,也許只是對選舉方式不一樣看法而已。無論如何,這些新興政黨的投入,對台灣都是一種進步,也許這些進步是非常緩慢、耗時,在成本效益的計算上是不符合比例原則的,像綠黨投入那麼多資源、花好幾年才取得幾席市議員;這些改變不見得是當下的,可是就長期而言,地方政治生態會慢慢轉變。如果有更多理念鮮明、不同的新興小黨,會給既有政黨壓力,在政策上面必須做調整。

從社運路線轉到政治路線,必須有個轉折的過程,他們碰到的這些考驗,大概是要經歷一個妥協過程,這是最大的挑戰,如何對彼此妥協;雖然不見得說妥協就比較好,但也不見得妥協就比較庸俗。

改變...人民覺醒
兩岸政治議程衝擊大

問:你自己想像未來會走政治這條路嗎?

答:現在還不太敢想這種事情。318過後,大家都覺得有這樣的政治空間,如果這個政治機會能被打開,對台灣的政治發展會有幫助,很多人就願意去投入, 我自己會希望要有人要走這條路。從社會運動轉變去做比較扎實的政治工作,跟藍綠做區隔,我覺得這是重要的工作,需要有人去做,現階段我的狀況是,能盡量幫忙,就盡量幫忙。

今年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憲改、《兩岸監督條例》、《選罷法》跟《公投法》修法,這是國會很重要的政治議程。

問:你覺得台灣經過這場學運有什麼樣的變化嗎?

答:我覺得變化最大的當然還是在人民本身,民眾自己對政治的認知、政治形態、對於政治參與的可能性跟想像,有很大轉變。

像我們辦活動,來的不只是學生,也有很多都是剛出社會沒幾年,有中小學老師、有電腦工程師,他們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有參與社會改革的可能性跟空間,因為他們對過去幾年的生活不夠滿意。

運動有怎麼樣的成果?回過頭看,我會覺得很大的轉變是,我們對兩岸政治議程有很大衝擊,我們對國內民主政治的發展提出比較深刻的反省:必須要有選制的改革、要有直接民主、法治的改革,必須要改革代議民主,整個憲政制度必須要調整...,整個運動提出對於台灣20多年來民主政治走到現在很重要的反省。

在國際社會上面,那場運動之後也影響到很多其他周邊國家,美國、日本、中國、香港,他們如何看待台灣,我覺得這些都是有影響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