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拜登何以對中國一直硬不起來?

2022-06-08 06:40

? 人氣

美國總統拜登對中政策忽硬忽軟。(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對中政策忽硬忽軟。(美聯社)

拜登執政以來,對中國的尖銳批判以及對台灣「堅若磐石」的支持言論,台灣人聽起來覺得無比悅耳,但觀其具體行動,無論是對中國的攻擊力道,還是對台灣承諾的具體落實,卻與甜美的言詞落差很大,近期一些舉措甚至讓台灣人十分失望。拜登何以在制中和挺台上一直硬不起以來?

拜登入主白宮已近一年半,儘管美台實質關係確有強化,他對中國打台灣牌也虎虎生風,而且廣泛結合各相關國家加入挺台行列,在美國主導的幾場國際高峰會,包括美日首腦高峰會、美韓首腦高峰會、美歐國家領袖高峰會峰會、G7(七大工業國集團)峰會以至北約峰會的聯合聲明中,都納入了「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重要性」的表述。問題就在於,雖然對台海問題作出立場嚴明的表述,實際上卻無進一步的具體行動,以有利於落實其承諾。

拜登對中國積極在國際上抱團取暖,主導了美英澳三國聯盟(AUKUS)、四方安全對話機制(QUAD)、五眼聯盟(Five Eyes),甚至言明可以透過北約等國際安全平台將台灣納入成為觀察員。然而,這些層出不窮的國際峰會卻都未將台海安全問題直接納入各國合作的議題;成員國之間雖說共同維護「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但並無具體作法。

拜登政府在具體行動上對中國軟弱,有其難言之隱。華府從不否認繼續遵守與北京之間所簽訂的3份公報(1972年《上海公報》、1979年《中美建交公報》及1982年《八一七公報》),顯見美國要突破美台關係有其限度。美國主導的這些國際包圍中國的平台,各國基於與中國的經貿關係考量不一,致使「台灣問題」極其敏感,成為各國難以共同跨越的門檻。

在美中台的戰略三角關係的調整上,美國也因考慮的因素太多甚至彼此互有矛盾而步調凌亂,比如拜登三度宣稱「保衛台灣是我們的承諾」;3天後,不但他本人及白宮發言人重申基本政策沒有改變,國務卿布林肯隨後所發表對中國政策演說,重申美國「一中政策」不變,美國國務院網頁甚至將「不支持台獨」的表述重新放回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2年5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中)在東京正式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左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為印度總理莫迪(AP)
2022年5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中)在東京正式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台灣不在其中。左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為印度總理莫迪(AP)

更令台灣失望的是,華府不邀請台灣參加6月底的環太平洋軍演,新倡議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也不把台灣納入。事實上,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超過250名跨黨派議員聯署支持台灣加入,但拜登鑑於有意加入該架構的一些國家擔憂,台灣未獲其承認為主權國家,如果也一起加入,恐遭北京制裁與報復,所以未在初始的現階段將台灣納入其中。

更難看的是,美國此前在參眾議員先前全票一致同意,要求美國政府協助台灣重新獲取WHO觀察員身分,拜登也簽署了這項法案。然而,美國政府仍不願意參與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WHA的聯署,致使台灣再度飲恨,不得不懷疑「對台灣的承諾堅若磐石」只是華麗的言詞,卻未在行動上劍及履及,而且雷聲大、雨點小。拜登挺台的誠意不必懷疑,但由於顧忌太多而力不從心,卻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拜登在烏克蘭戰爭的最新表態, 認為可用外交途徑解決,與先前作戰到底的姿態顯然不同,讓人有軍事支持烏克蘭虎頭蛇尾之感,台灣民眾普遍對拜登政府的堅持力更加懷疑。台灣和烏克蘭一樣,都指望仰賴美國對抗強鄰,且都以為外力支持堅若磐石,可以無所顧忌地成為強權的代理人角色,但也造成與強鄰關係的進一步惡化。

親俄的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2014年在政變性的抗爭後逃亡俄羅斯,再次由親西方的總統上台執政,一步步抗拒俄國,直到俄羅斯入侵。民進黨在2016年全面執政之後,反中、去中、仇中成為施政主調,兩岸關係更加緊繃,幾已劍拔弩張。如果沒有美國的誘導,烏克蘭和台灣的民意走向何會至此?

然而,美國若不能以軍事力量護持到底,是否為德不卒而陷人於不義?烏克蘭的悲劇是活生生的例子,背後的影舞者可以加油添火,一旦兵戎相見,卻又不能立即軍事馳援,反而等著坐收削弱勁敵的紅利,而在戰場中死傷的,卻是自甘為馬前卒的代理人。拜登總統,在抗中與護台的具體安排上硬起來吧!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