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震觀點:新五四運動凸顯了台灣新青年的茫然?

2018-05-10 05:50

? 人氣

台大學生舉辦「新五四運動」,繫滿黃絲帶。(吳尚軒攝)

台大學生舉辦「新五四運動」,繫滿黃絲帶。(吳尚軒攝)

今年恰逢「五四運動」青年抗爭運動的99週年。而5月4日當天,在台大抗議教育部粗暴拔管,侵害大學自治的「新五四運動」,卻少有在學學生參加。反而是現場有數名台大學生「反向抗議」,而且許多學校的學生會或學生議會,也都發表聲明(不論是否代表全體學生)對「大學自治」表示疑懼,認為應該要追求「校園民主」。這顯示了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99年前的「五四運動」或許對大多數學生,已經很陌生。畢竟這不像81年前的「二二八事件」,近年來反覆地由各界「宣導」。目前在學的學生,可能對10年前的「野草莓」運動,11年前的「紅衫軍百萬人倒扁」運動,26年前的「廢除刑法100條」運動,28年前的「野百合三月學運」都已經覺得那是(跟三國赤壁之戰差不多遙遠的)「歷史」。再過幾年,相信「太陽花學運」也將成為大學生心目中「遙遠的往事」。此時此刻,要大家緬懷「五四精神」,的確太遙遠。何況,對一些人來說,「五四」乃是對岸中國的事情,又是1909年那個古早時期的活動。我們何必去跟落後的、舊時代、「外邦」的人學習?

然而,「五四」做為一個青年運動以及思想革命的象徵,對照今日台灣,特別有意義。尤其狹義的「五四」,是指1919年5月4日,激烈的青年運動。強烈的愛國情緒配上「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口號,他們不僅上街頭抗議,甚至毆打官員並放火。在政治上造成極大衝擊。而廣義的「五四」,則代表了接下來的「新文化運動」。眾多青年學子與新一輩的學者,掀起以「民主」(德先生)、「科學」(賽先生)為主軸的「新文化運動」。那是一個「重估一切價值」的時代,也是一個由青年發動,要讓國家走向現代化新境界的運動!

20180504-台大學生舉辦「新五四運動」,晚間學生代表宣讀宣言。(甘岱民攝)
台大學生舉辦「新五四運動」,晚間學生代表宣讀宣言。(甘岱民攝)

對比今日的台灣,我們的青年對於今日的政治與社會,是很沈默的。「五四」青年雖然身處在落後的中國,但他們有著「改變」的希望。那是數千年專制政權解體後,第一次有機會由新一代根據新的價值來定義這個國家。可是在台灣,幾年前太陽花學運的激昂熱血,換來的是一個更鴨霸更會講X話的政府。再回想起解嚴後「野百合學運」以來,大家對「德先生」這樣寄予厚望;但看到野百合世代執政後,卻是如此野蠻,玩雙重標準,說話不算話(想想,曲棍球不肯吞,婚姻平權遲遲不修法),我們要怎樣教導青年學子「有民主,一切會更好」?

今日的台灣,當然不需要也不應該出現當年那樣毆打官員火燒民宅的行動;可是看看,當初視政府如讎寇,認為國家暴力最可怕,佔領立法院都認為是正當行為的的學運青年,如今卻有不少人站出來支持政府好好管管大學,對政府干預大學反而毫不在意。這與太陽花或五四精神,實在相差太遠!你若是「一般青年」(就是說,並非核心的學運人士),看了這樣的現象,會有熱血嗎?還是會變得更犬儒—原來都是政治,學運先鋒都只是要幫民進黨反國民黨而已。如果您曾經跟五四、野百合、太陽花青年一樣充滿熱情,以為光明就在彼岸,現在會怎麼看這些形同「背叛」的行徑?

當年的「五四」所掀起的新文化運動,更是吹響了思想革命的號角。孫中山先生在1920年,曾經撰文讚許五四運動:

「自北京大學學生發生五四運動以來,一般愛國青年,無不以革新思想,為將來革新事業之預備,於是蓬蓬勃勃,抒發言論。國內各界輿論,一致同倡。各種新出版物,為熱心青年所舉辦者,紛紛應時而出。揚葩吐艷,各極其致,社會遂蒙絕大之影響。雖以頑劣之偽政府,猶且不敢攖其鋒。此種新文化運動,在我國今日,誠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推其原始,不過由於出版界之一二覺悟者從事提倡,遂至輿論大放異彩,學潮彌漫全國,人皆激發天良,誓死為愛國之運動。倘能繼長增高,其將來收效之偉大且久遠者,可無疑也。吾黨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賴於思想之變化,兵法『攻心』,語曰『革心』,皆此之故。故此種新文化運動,實為最有價值之事。」

對比之下,我們的青年學運,除了「打倒國民黨」這個偉大的成就外,是否也促成任何「思想之變化」?太陽花反對黑箱決策,現在的政府決策很陽光嗎?他們批判馬政府憑著多數執政,就不聽民意,那這個到處擺設拒馬,你要問問題就回應「麥克風沒有了」的政府呢?今日的青年,有著「革新思想」的雄心壯志嗎?事實上,在經濟發展停滯,政治陷入扯皮僵局,兩岸與國際全無進展的今日,年輕人雖然不能說「過苦日子」,但也無法像上一輩那樣總是能夠「明天比今天更好」。回想幾年前的意氣風發,不是覺得被騙,就是覺得那是一場夢。哪裡還有「重回街頭」的勁兒?這種鬱悶,導致多數年輕人不關心、不說話,卻被少數人「代表」。而且,大家也不在乎—能找到好工作,買得起房子,讓人生有發展才比較重要。

「中華民國八年五月四日北京學界遊街大會被拘留之北京高師愛國學生七日返校時攝影」。(維基百科)
「中華民國八年五月四日北京學界遊街大會被拘留之北京高師愛國學生七日返校時攝影」。(維基百科)

別看不起「五四」。那一代的新文化運動,培育了一整個世代的改革思想。雖然在當時的中國,由於戰亂與腐敗,無法充分發展。但當年的種子,一直存留到今日,隨時等著我們澆灌,重新發芽。即使在那個我們以為很「專制」的訓政時期,還是有人(胡適)敢寫文章這樣批評政府:

「至於輿論呢?我們花了錢買報紙看,卻不准看一點確實的新聞,不准讀一點負責任的評論。一個負責任的學者說幾句負責任的話,討論一個中國國民應該討論的問題,便惹起五六個省市黨部出來呈請政府通緝他,革掉他的校長,嚴辦他,剝奪他的公權!…在思想自由這一點上,我們不能不說國民黨政府所代表的國民黨是反動的。」

看看,原來類似「拔管」的野蠻措施,是有歷史傳承的;而批判的聲音,也是承繼這樣的傳統。即使在訓政時期,國民黨主政的政府,是可以這樣給人罵的。胡適同時也批評:

「『考試』是容易談的,但實行考試制度是很難的事。『裁兵』是容易談的,但怎樣裁兵是很難的事。現在的人都把這些事看的太容易了,故紈絝子弟可以辦交通,頑固書生可以辦考試,當火頭出身的可以辦一省的財政,舊式的官僚可以管一國的衛生。」

這些批評,豈不也赤裸裸地反映了21世紀歷經政權輪替的台灣?看看政府的用人,當部長的、總經理的是什麼樣的人?他們不也是滿「口」政策,卻只會畫大餅?這樣看來,其實承繼五四精神,勇敢批判,創造新時代,並不是那麼「老舊落伍」,而是有著時代意義的行動!

*本文原刊《筆震》論壇,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元豪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