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德薄望輕的瑞典學院,還能繼續掌控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學獎嗎?

2018-05-08 06:10

? 人氣

阿爾諾當然矢口否認,聲稱自己遭到「獵巫」,但被害人指證歷歷。瑞典學院院士兼常務秘書(相當於執行長)達妮烏斯(Sara Danius)採取明快行動,斷絕學院與「論壇」的關係,並聘請律師事務所進行深入調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瑞典學院院士、前任常務秘書達妮烏斯(Sara Danius)(AP)
瑞典學院院士、前任常務秘書達妮烏斯(Sara Danius)(AP)

#MeToo性侵風暴來襲 瑞典學院淪陷

雪球愈滾愈大,阿爾諾不但涉及性騷擾、性侵害、逃漏稅,還多次在學院公布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之前洩密,包括2016年的巴布.迪倫(Bob Dylan)、2015年的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2014年的蒙迪安諾(Patrick Modiano)、2008年的勒克萊齊奧(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2005年的品特(Harold Pinter)。每一年的文學獎都會引來全球無數賭徒下注,涉及巨大的金錢利益。

阿爾諾身敗名裂自不待言,問題是:他的院士妻子芙洛斯登松該不該負責?該不該連坐?

達妮烏斯主張嚴辦,將芙洛斯登松踢出學院,但是遇到強大阻力。後來芙洛斯登松在院士會議中保住位子,3名院士4月6日離職抗議;一批力挺芙洛斯登松的院士痛批達妮烏斯領導無方,達妮烏斯4月12日憤而離職;芙洛斯登松眼見事態嚴重,也不得不灰頭土臉走人。「反阿爾諾夫婦」與「挺阿爾諾夫婦」兩方人馬以院士之尊,透過媒體相互叫罵,也讓瑞典民眾大開眼界。

女性改革者淪為男性惡行的代罪羔羊 一個腐朽頑固的父權體制

不僅如此,瑞典學院創立232年以來只出過9位女院士,現存的10位院士女性只剩2位,50歲以下也只有1人。現年55歲的達妮烏斯向來被視為改革派,被一群有袒護性侵者之嫌的「老男人院士」圍攻,淪為男性惡行的代罪羔羊,更讓瑞典女性大感不滿,坐實了學院是一個腐朽頑固的父權體制。

為了維持位望崇隆的形象,瑞典學院院士員額始終限制在18人。今年風暴之前已有3位院士因不同理由離職,4月再走5人,只剩10人繼續參與院務。這史無前例的狀況造成3個大麻煩,首先,院士是終身職,有如天主教會的樞機主教,只進不出,至死方休,根本沒有「辭職」、「退休」的規定可循。

其次,瑞典學院要產生新的院士,遴選會議必須有2/3院士──12人──出席,但是現在只有10名委員願意參與院務,理論上已經不可能為學院帶來新血。第三,也是最弔詭的一點,現在的學院選不出新院士,但還是可以選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因為選文學獎得主只需8位院士參與投票!

就算有232年運作歷史、117年推選經驗的背書加持,一個陣容殘缺不齊、名聲搖搖欲墜的機構,真的敢在今年10月選出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學獎得主嗎?諾貝爾基金會(Nobel Foundation)原本信誓旦旦今年文學獎照頒,但眼看事態日益惡化,終於做出今年獎項懸缺的明智決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