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被諾曼第登陸掩蓋的陰影─談二戰時的美法關係

2022-05-22 07:20

? 人氣

首先法國海軍的規模比德國還要大,1939年戰鬥艦的規模是七比六,航空母艦是一比零、重巡洋艦為七比六、輕巡洋艦為12比六。美國格外憂慮如此龐大規模的水面艦隊為德國所控制,希望法國海軍總司令達爾朗(François Darlan)信守法國保持中立的承諾。尤其是要防止馬提尼克跟著法國艦隊一起落入德國的控制之下,這對美國而言是非常致命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英國同樣憂慮法國艦隊的威脅,邱吉爾在多次遊說達爾朗將法國海軍艦艇駛離北非,併入英國皇家海軍成立聯合艦隊失敗後,直接對阿爾及利亞凱比爾港(Mers-el-Kébir)的法國艦隊發起攻擊,造成1,297名法國海軍官兵身亡以及戰艦布列塔尼號(Battleship Bretagne)沉沒,此舉為不分立場的法國人視為民族恥辱,更沒有辦法在英國與德國之間的戰爭中保持中立。

就此英國與維琪政權的關係是徹底鬧翻了,可美國還是能透過維琪法國第二號人物拉瓦爾(Pierre Laval)的女婿,法裔美國律師尚布倫(René de Chambrun)的關係與維琪政府維持良好互動。此外美國對曾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登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的貝當元帥抱有幻想,相信他終有一天會民族意識覺醒,與納粹德國翻臉。

美軍優先選擇的合作對象為魏剛將軍。(Gallica Digital Library)
美軍優先選擇的合作對象為魏剛將軍。(Gallica Digital Library)

魏剛出局與達爾朗進場

凱比爾港戰役後,英國不再對維琪法國抱有幻想,轉而扶持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的自由法國運動(Free France Movement)。然而羅斯福看不起法國淪陷前夕才晉升為准將的戴高樂,不認為他具有代表法國的正當性,仍堅持「一個法國」政策,只與維琪法國打交道。尼柏格表示,美國與英國對法政策的衝突也從此刻開始引爆。

可李海大使、駐法國代辦墨菲(Robert D. Murphy)以及主導對法政策的國務卿赫爾(Cordell Hull)很快就發現貝當已經老到沒有影響力,真正掌權的拉瓦爾又是積極的納粹合作者。想要確保維琪法國親美,還是必須從實際掌握軍權的陸軍或者海軍將領中物色合作對象。美國所物色的第一個合作對象,是二戰爆發之初的參謀總長,維琪成立後出任國防部長的魏剛(Maxime Weygand)上將。

反德國情緒強烈的魏剛,被德軍視為一股不穩定的力量,要求貝當與拉瓦爾將他調往北非殖民地出任駐北非法軍司令。很快的駐法代辦墨菲就與魏剛取得聯繫,簽署了美國向法屬北非提供經濟援助的協議,幫助魏剛將軍養活他手下的10萬大軍。赫爾、李海與墨菲相信一旦納粹與美國的戰爭爆發,這10萬法軍將搖身一變成為美軍抵抗納粹的助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