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烏克蘭第十課—華盛頓正逼北京對台灣動手嗎?

2022-05-17 06:00

? 人氣

此外,歐洲若干國家的民代也頻頻訪台,但最終,舞台上最搶眼的還是立陶宛,而其脫軌演出的方法仍無人跟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現實是,拜登政府確實想提升台灣的國際參與,但缺乏成效,來來去去的各國民代,都在表演兼討好處,到目前為止,台灣根本談不上什麼「實質性」國際參與。

不過也不能輕視美方的執著,滴水穿石,若不談主權,台灣的對外經貿與部分技術重要性優於烏克蘭,而搞破壞比搞建設容易,美國的破壞工具本已不少,移除了外交文本若干關鍵字後,又增加了不少「兇器」。

賣方決定的軍購與完全支配

事實清單中的每一個部分,都需要台灣的完全配合,以達成美方的完全支配,才有可能對中國大陸形成威懾。

其餘不論,光是最近充滿波折的軍購案,即顯示美國已從烏克蘭經驗獲取靈感,並在對台軍購上完全掌握支配權。

清單表述:基於台灣關係法,美國將使台灣能夠獲得數量足以使其維持足夠的自衛能力的防衛物資及技術服務。

美對台軍售,本來就是賣家說了算,買家照單收,不過以往台灣軍方還有一些空間購買自己想要的,俄烏衝突後,這一點點的自主權都被剝奪。美方甚至要求美國軍火商配合國務院的安排,勿幫台灣遊說特定武器。

在美方強力主導下,台灣防禦戰略已改變,一言以蔽,就是現在烏克蘭需要什麼,將來台灣就需要什麼,如反潛導彈,防空導彈,無人機,水雷,反戰車導彈,「刺針」等等,美方並計畫在台灣儲存大量彈藥軍火,為消耗戰做準備。因此,MH-60R海鷹直升機,M1A2戰車等,一些大型傳統武器,不符合「不對稱作戰」的項目,美方就不賣了。

其實「不對稱作戰」應該買哪些武器,美智庫CSIS去年就給出了具體指南,經俄烏衝突後,現在美國務院只是更積極落實該戰略指南,並添加了「烏克蘭經驗」中證實有效的項目。

除此之外,根據「俄羅斯經驗」,美國防部評估美軍在亞洲的後勤能力不足,於4月向國會提交了「太平洋威懾倡議」 (PDI) ,多要了20%的預算,旨在改善美軍在印太地區的態勢和戰備狀態。

多要的預算具體用在強化物流運輸的後勤能力,提前在「前沿地點」儲備彈藥、燃料、食品和醫療用品,以利美軍補給。所謂前沿地區,是包含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各據點,重點填充關島,與日本,並開發高速支援船,迅速在島嶼間運輸武器與物資。

根據媒體「日經亞洲」的揭露,美國海軍陸戰隊「正著眼於沿著第一島鏈——跨越沖繩、台灣和菲律賓——以一種被稱為遠征先進基地作戰(expeditionary advanced base operations)的戰爭形式分散部隊。這包括為反艦導彈、防空和情報收集建立臨時集結基地,這些基地僅在短時間內使用,然後再轉移到下一個地點」。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