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暴力造成日本社會心理的集體創傷:日本1968的思想與行動探索(4)

2018-05-15 05:10

? 人氣

新島是一位特立獨行的學者,他耿直得透明,實誠得不會耍花招,不會變換一件馬甲,他的生存智慧似乎不高,處世策略也不精明,好像也不熟諳「學術和理論」的遊戲規則,如果他繼續保留名牌大學教授的位置,仍然可以獨佔資源的優勢繼續在「學術」空間裡自娛自樂,甚至拉幫結派,培養門閥,陶醉於無聊的學術應酬和吹捧,文革後照樣可以在酒飽飯足後進行「中日友好」,從利益共同體中分得一杯「共同專案、學術交流」之殘羹,然後對中國的痛苦做做俯臥撐,玩玩躲貓貓之類的遊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三:(作者提供).png
現在的日本左翼。(作者提供)

然而新島固守了內心的價值選擇,他理想的挫折和自省,他行動的誠懇和執著,可視為日本知識人戰後思想譜系的一個重要座標。他自願把自己置身於固有的主流秩序之外,並暴露自己的笨拙和傷痛,以「圈外人」、「邊緣人」的身份發聲並實踐著。

晚年的新島曾自諷為是「被文革革了命的人」。退出公共論壇後,先後創辦了三份個人小刊:《吶喊》、《彷徨》、《墳》。分別代表他晚年的三種心態。據訪問過新島的遺孀新島裡子女史的蔣同學說,裡子女史得知其夫的論著將被譯成中文,十分欣慰。「他(新島)生前太熱愛新中國和毛澤東了,以致被這種熱愛沖昏了頭腦。作為學者,他也許失敗了,但是作為一位誠摯的日本人,他義無反顧,無怨無悔。希望中文讀者能夠透過他的文字來瞭解一位元真實的新島淳良。」

新島精神坦誠,但他的毛思想研究,並不符合俺的思路,也不合時宜,當然更不代表俺的表述。他山之石,倒是給當代中日兩國留下了一份精神遺產,使我們得以拓寬視野,更加寬容地進行學術研究。新島作為知識人的獨立之信念,自由之精神,責任之清算,也同樣拷問我們的天良和底線。

日本還會發生學運嗎?

荷宮和子:學運已經滅絕。

不婚,不育。被拋入「下流社會」。對全共鬥的「正義」的質疑。不相信「公眾」的力量能改變什麼。運動暴力造成日本社會心理的集體創傷。

*作者現任教於日本神戶大學。中日雙語寫作者,翻譯者。日語譯有《從天安門到08憲章》、《殺劫》等,漢語有《這條河,流過誰的前生與後世》《沒有墓碑的草原:內蒙古的文革大屠殺實錄》(合譯)。本文為作者應邀於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思沙龍」以〈日本:1968的思想與行動探索〉為題的演講完整版(之四)。授權轉載。本系列結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