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暴力造成日本社會心理的集體創傷:日本1968的思想與行動探索(4)

2018-05-15 05:10

? 人氣

1,從對戰後民主主義的肯定到否定,2,對近代合理主義的肯定到否定。3,從被害者意識到加害者意識的轉換。進入七十年代後,源於第三點的加害者意識,七十年代後新左翼運動開始關注戰爭責任、歧視部落、在日朝鮮人、沖繩問題、女性問題,弱勢群體問題公害問題、有機農業耕種等國內問題,以及追究戰爭責任問題。可以說,全共鬥運動留下的遺產也包括公民運動的起源。自主學習運動的起源。七十年代以後「寺小屋」與「自主講座」如雨後春筍。實踐「自我變革」,建構自我主體性的一環。安藤丈將《新左翼運動與公民社會—日本六十年代的思想之路》(林彥瑜譯)書中刻意選用「ニューレフト」(newleft)一詞來表達,不使用「新左翼」這個傳統詞語。目的在於回避數幾十年來在日本公共論述中負載的負面含義,如黨派、宗派主義、意識形態教條以及暴力革命等。試圖將「新左翼」在大眾想像中的政治性與意識形態性格以清除與降低。他認為這一場運動史戰後嬰兒潮青年時代試圖進行「自我變革」,並將自我變革連接到改變社會的倫理性運動。這種自我變革,要求改造社會要從改造自我做起,因此要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實踐開始,安藤認為,日大、東大的全共鬥鬥爭,以及反對成田機場興建的三裡塚,本質上都是這種青年試圖自我變革的象徵。其次,安藤認為,引發學生自我變革反抗的,是日本高度成長的日本國家與資本主義對日本人消費性與政治馴服的校規。新左運動的核心是:「日常性的自我變革」,即便它用政治語言「帝大解體」來表達。「日常性自我變革」的倫理基礎是,一旦知道了世界上有不公不義的事情,我們就不能假裝它沒有發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們現在在哪裡?

他們不像德國學運人一樣從政(比如歐洲綠黨)多成為學者,一般就業

山本隆義:原東大全共鬥會議代表。學運象徵性領袖。1969年9月在全國全共鬥連合結成大會上被捕。

他本來是日本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新星。運動後離開大學,成為駿台預備校物理學教師。其科學史著作獲得每日出版文化獎等多個出版獎。

從日本2011年複合震災前就一直反對建設原子能發電站。

今井澄:參加60年安保鬥爭,反對大學管理法。東大全共鬥時期是醫學部學生。安田講堂防衛隊隊長,被關進東京拘留所一年。第三次復學之後考上醫生執照,為地域醫療做貢獻。並當選過參議員,反對國旗、國歌法案。2000年去世。

秋田明大:日大全共鬥會議領袖。學運象徵性人物。現在在家鄉廣島附近開了一家汽車修理工廠,年收入低,對他來說,迫切的是「生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