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焦慮」的書更焦慮?當擔憂成為常態,先畫出「焦慮習慣迴圈」:《鬆綁你的焦慮習慣》選摘(2)

2022-05-09 05:10

? 人氣

擔憂有著如同「變身怪醫」(Jekyll and Hyde)的雙面性。起初它看似善良、有所幫助,因為可以解決你的問題;擔憂看似會負起責任與義務,試圖解決眼前一切問題,盡可能幫助你生存。但是,不要被騙了,它的內在是壞的,如果找不到解決方案,它很快就會開始攻擊你。就像是有人掉進了一條波濤洶湧的河裡,擔憂會不停在岸邊向你大喊,試圖尋求幫助;但它會瘋狂地抓你的手腳,讓你失去平衡、被捲入急流之中,或者被捲入永無止境的焦慮漩渦,看不見出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你沒有發現你的擔憂及焦慮會為了嘗試不要溺死,而不停將你的頭按到水裡,那麼「焦慮觸發擔憂觸發焦慮」的習慣迴圈是很難打破的。如果你有擔憂的傾向,也許你可以把這些習慣迴圈寫出來,看看它會帶來什麼。

焦慮(圖/Max_Ezaki@pakutaso)
焦慮的狀況可能進入惡性循環。示意圖。(資料照,Max_Ezaki@pakutaso)

你對這個習慣迴圈是否心有戚戚焉?

觸發點:看見一本關於焦慮(或改變習慣)的新書

行為:囫圇吞棗地一次讀完

結果:理解了概念,但仍然無法改變習慣

在改變習慣時,概念是很重要的,當你開始寫出自己的習慣迴圈,就會把這些概念化為實際行動。要注意,寫出習慣迴圈並不會自動解決問題。沒錯,將一個有害的習慣寫下來,確實有可能快速且輕鬆地戒掉這個習慣。事實上,我收到很多表達感謝的電子郵件,是人們看了我的10分鐘TED演講「戒除壞習慣的簡單方法」(A Simple Way to Break a Bad Habit)之後,真的成功戒菸、不再拖延大學課業等等。但如果一直都是這麼簡單的話,那些很難改變習慣的人看過這部短短的影片後,早就都把壞習慣踢得老遠、再也不回頭了。TED演講可能充滿啟發性、具有教育性,但通常也就只是這樣;我們必須有耐心地堅持下去,才能看見成果。

許多人都有一些維持了很久的習慣,將它們寫出來,只是改變的第一步。你必須要在概念上跟經驗上都釐清你的心理,才能前往下一步去改變習慣;這就是為什麼本書的前3分之1都用來寫釐清心理。不要跳過,不要直接進入「解決」的段落,因為你會落入概念的陷阱─嘗試用思考來改變習慣。從親身經驗當中學習是很重要的。

改變習慣也許需要努力,但……

我曾經教導耶魯大學醫學院學生幫助患者戒菸,教了5年。

這堂課是由一位更資深的精神科醫師轉交給我的,他將他所有的教學精華濃縮成一堂45分鐘的密集課程。那些學生在四年的醫學院課程中,就只有這45分鐘的時間用來學習如何幫助患者戒菸。學生必須要能夠記住、吸收、實際應用,這堂課程才算有意義、有作用。

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讓學生做口頭練習,其中包含我十分認真地說:「跟著我唸一遍下面這個句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