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習近平輸給李顯龍,台灣能贏香港?

2022-04-27 07:00

? 人氣

圖為新加坡的一個購物區。該國是世界上新冠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AP)
圖為新加坡的一個購物區。該國是世界上新冠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AP)

經歷兩年多艱苦的抗疫日子,大多數新加坡民眾都已習慣「與病毒共存」。除了疫苗覆蓋率超過9成之外,快篩也是新加坡的防疫法寶疫下日常的一部分。政府去年六月就開放民眾購買居家快篩試劑,價錢已降到一劑新台幣百元左右,超市、藥妝店都可買到。有些企業要求員工返回辦公場所上班前必須先自我快篩,有效及早發現確診者。媒體採訪有時也會被要求出示自我快篩陰性的結果。政府另外還到家庭診所就醫、尋覓抗原快速檢測(ART)呈陽性的案例。政府不再只盯著感染人數,而是集中資源處理重症,並防止老人的併發症發作。防疫措施完備而有效。

原本抗疫績效接近新加坡的香港,近三個月卻陷入淒風苦雨中。第五波疫情去年底爆發,至今累計超過118萬人染疫,近9000人死亡。香港經歷疫劫,百業蕭條,近期疫情回落到3位數水平,才開始採取復常計劃。香港總體接種率比新加坡低,老人的接種率更低。由於疫苗缺口大,所以春節以來Omicron疫情爆發後,宛如失速列車,確診數與死亡數令人膽戰心驚,連續好幾天確診超過五萬例。在堅守清零目標下,輕症也得送醫,醫療量能近乎崩潰,沒打疫苗的老人首當其衝。香港幾乎陷入暗無天日的苦況中。為了收治爆量的確診病患,香港公立醫院在戶外設置臨時診療區,大批確診者在寒冷天躺在戶外,身上只有毛毯和隔熱毯,簡直慘不忍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疫情一發不可收拾之下,香港倡議與病毒共存的聲浪變大,中央動態清零不變,香港只能順從,但國境管理嚴格,非港人不能入境,對國際商務人士與香港企業外籍僱員極其不便,因而對香港的營商環境造成損害。現在好不容易開放外籍人士入港,但7天酒店隔離仍被嫌太長。在清零與共存以及追求內地通關與開放入境便利之間,香港左右為難,造成諸多扞格與矛盾,也影響抗疫的績效。

香港如何從疫情控制得當變成疫情失控的地區?主要原因除了長者疫苗施打率低,還包括進行大規模檢測,增加傳播風險;隔離病房不足,許多人被迫在家隔離,但居住環境多半狹小,加上多數家戶人口聚集在大樓,天井的「煙囪效應」加速病毒的垂直傳播。另外,未做好醫療分流,醫院量能大超載,無力照護老弱兒童等高風險族群,加上隔離設施不足,致使病毒加速傳播。

隨著香港特首選舉將在5月8日舉行,歷經反送中、實施國安法、新冠肺炎等挑戰的林鄭月娥也即將卸下特首職務。(美聯社)
隨著香港特首選舉將在5月8日舉行,歷經反送中、實施國安法、新冠肺炎等挑戰的林鄭月娥也即將卸下特首職務。(美聯社)

其實,香港防疫措施不比台灣寬鬆,但因破口較多,所以一度陷入染疫風暴。台灣會不會步香港後塵?答案恐難樂觀。台灣疫情凶猛延燒,本土病例持續攀高,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坦承指數型爆發即將出現,間接承認疫情已失控。台灣的抗疫績效原本可成為華人社會由清零到共存平穩過渡的脫疫範例。但是,現在也被這一波本土疫情搞到人仰馬翻,後續發展也將淒風苦雨。


台灣每到疫情吃緊,才暴露政府部署嚴重落後,快篩價昂難買、治療藥物欠缺、中央與地方防疫又思維不一,各行其是。更可悲的是,有些確診民眾被官僚單位踢皮球,隔離與就醫一團亂。眼見本土確診一路狂飆,紊亂錯綜的足跡越來越難釐清,只好能望疫興嘆。台灣雖然追求清零,但現在連疫調都因確診者過多而難以進行,不得不與病毒共存。既有的醫療量能、防疫管理、後勤補給勢必無法應付指數式躍增的需求。迫於疫情急劇升溫,陳時中指揮官居然要民眾隔離時請「自主應變」,窘態暴露無遺。

台灣未來幾個月如果情況沒有惡化到香港那般慘狀,主因應該不是政府防疫措施與資源完全到位,而是居住環境與醫療條件較優。現在面對確診人數不斷攀升,政府調整防疫方向,追求「重症求清零、有效管控輕症」,但以現在不充分的準備狀態,談何容易?所以,現在先不要嘲笑香港,等這波疫情過後,再去看會不會「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