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風城新竹需要一陣強風─林智堅一拖再拖的大車站計畫

2022-04-22 05:30

? 人氣

新竹市升格一事,在現任市長林智堅宣佈不再參選後,卻出乎意外的陷入一片死寂。當初反對升格的最大論點是升格計畫是為了林智堅市長量身打造,好讓他能夠繼續參選,但是當林智堅宣佈不再參選後,此議題卻像忽然消失一樣。(資料照,蔡親傑攝)

新竹市升格一事,在現任市長林智堅宣佈不再參選後,卻出乎意外的陷入一片死寂。當初反對升格的最大論點是升格計畫是為了林智堅市長量身打造,好讓他能夠繼續參選,但是當林智堅宣佈不再參選後,此議題卻像忽然消失一樣。(資料照,蔡親傑攝)

近年來,新竹因為竹科的關係,人口大幅度成長,成為最有活力的新城市。隨著人口增多,平均收入增加,新竹的房價也水漲船高,但出乎意料的是在新竹後火車站一帶,房價卻與竹北天差地遠。並不是說房價越高越好,但是房價的變化可以視作當地發展的總指標,畢竟有人潮有願景,才會有房價。除了從房價的變化上去觀察,在地人的感受也是最明顯的,之前有新竹人在網路上討論為什麼新竹市區一到假日就一片死寂,這串討論引出了不少土生土長的新竹人,他們回憶過去新竹市區的繁華對比現在的沒落,共通感想就是後火車站一帶不但沒跟著新竹大幅度成長,反而還退步了許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陳年老問題

發展這件事情人們常常有「潮」來形容,不論錢潮人潮車潮,這是種很直觀也很貼切的形容方式。以竹科為中心點,像水流般不斷向外擴散出去,而這個擴散到了火車站一帶,鐵路就像個堤防一樣把發展的水流給擋住了。由於鐵路阻斷交通,車流必須藉著汽車地下道才能通過,東側許多條路到了鐵路旁僅剩下幾條大路能通過,並且為了交通分流,東大路的陸橋出口更直接越過了後火車站城區,雖然讓交通帶來喘氣,但也更讓為此區域的發展雪上加霜。行人雖然也可以經由陸橋和地下道通過鐵路,只是逛街消費的人群,願意爬兩層樓高樓梯的又有幾人?更別提是有著老人或小孩的消費族群。不方便的通路都讓所有的發展停在了鐵路的前面,鐵路前站和後站兩側的發展形成強烈的對比。

但是這情況並不是新問題,早在二十年前,當地就不斷提出鐵路要地下化,實際上從台北或高雄的發展來看,鐵路地下化確實能夠直接讓當地換然一新,也就是說後火車站一帶的沒落並不是一個新出現的問題,是早在二十年前就是可以預見的,很可惜的是當時以預算太高,工程需要耗時九年為理由,使得新竹鐵路地下化胎死腹中。雖然可以說是事後諸葛,但是以現在來看,九年的工程時間早就完成,而經過了這些年的通膨還有工程材料價格上漲以及人力成本大增等等,當年看似天價的建造徵收成本如今看來是極為便宜的。如果當年的執政者有魄力做下決定,工程早就完成,後火車站一帶也早就可以正常發展。因此新竹後火車站如果想要翻身,需要的是一個有魄力的決定。

苦等的新希望

為了能讓後火車站恢復生機,新竹市長林智堅在2018年選舉時提出了大車站計劃,將整貫穿市區的一根刺改造成帶來生機的活龍,把鐵路所在位置上加蓋大型平台改造成大型商場和休閒空間,讓東側的人潮可以順著這個新個商場和休閒空間一路逛街購物到後火車站一帶。雖然說之前任期對於火車站都沒任何作為讓市民失望,但是選舉政見提出大車站計畫還是讓後站居民感到期待,畢竟當時此計畫也得到蔡英文總統的大力支持與保證,許多地方政策推行困難就是中央和地方不同調,規畫和預算喬不攏,難得地方和中央的想法是一致的,這點讓當地居民覺得新竹火車站可以快速的蛻變。然而四年過去了,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還記得林智堅市長在2018年很自豪自己第一任政見實現率是七成,卻不知道是實現率下降,還是大車站計畫是剩下的三成當中呢?光是第一階段的工程在2021年就經過了八次流標後經過檢討標案後才在第九次發包出去,這也只是總體預算65億中的3860萬,以經費來看,兩年僅執行了預算當中的0.6%,不禁令人想問在中央打包票大力支持下,進度卻趨近於零,這其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呢?如果每個階段的標案的評估都失準得如此嚴重,造成都要發標到第八次後進行檢討後才能發包出去執行,那大車站計畫何時才能完工?何時才能為後站帶來新生命?流標八次的這種情況不該再度發生,應從此次教訓中去檢視當初預算規畫是否都估算的太少,確保後續能快速發標,而不是讓大車站計畫淪為大畫餅計畫。若經過評估後發現預算不足,那麼新竹市升格後,此問題應該就能迎刃而解,因此在林智堅市長拋出新竹市升格議題時,許多人是支持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