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烏克蘭第四課─美國領導地位上升或下降?

2022-03-23 06:10

? 人氣

其三,制裁無法拯救烏克蘭,能否削弱俄羅斯也還是個問號,畢竟,這種從柴可夫斯基到俄羅斯貓的廣泛制裁法,是集體眩暈式的民粹,但這些自由主義者認為重點在於拯救烏克蘭,其次才是制裁俄羅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況且,取消俄羅斯的美元儲備,形同預警全世界國家,美元儲備並無絕對信用可言,隨時都可能被沒收,美國此舉是自我削弱美元霸權。

拜登正在研究「數位美元」,但銀行和加密貨幣不太歡迎這件事(圖/geralt @pixabay)
取消俄羅斯的美元儲備,形同預警全世界國家,美元儲備並無絕對信用可言,隨時都可能被沒收。(圖/geralt @pixabay)

其四,只有民族主義,英雄主義與愛國主義才能有效形成團結的力量,保護自己的價值觀,所謂「基於規則的秩序」不過是書生之見,並不可靠。美國近年不斷強調「基於規則的秩序」,其實是自身衰弱的寫照,因為規則與秩序意味著維護者不再是美國而已,而有賴於多邊維護體制。

以上四個理由都在強調自由主義霸權的衰弱,國際局勢正在脫離美國控制,而華盛頓能做的,往往只有空談。

這是以某種自由主義觀點看美國在烏克蘭事件後的領導力,幾個論點不免有些似是而非,因為一個衰弱大國本來就不應在外部投入太多收益不大的資源,倘若照著自由主義的方法軍事介入烏克蘭事件,美國只會得不償失。

不過,以上觀點也說對了幾處,例如自損美元霸權的部分,以及愛國主義的部分。只是以自由主義觀點表揚愛國主義,形同以個人主義觀點表揚集體主義,也有點突兀。

自由主義不足以維繫領導力

看一個國家是否有國際領導力,說到底就是「give and take」,捨得的能力而已。美國曾經在二戰後實行非常成功的「馬歇爾計畫」,重建歐洲,就是一個典範,而後的整個全球化歷程,都在於「捨得分享」的基礎上實現。

然而,現在的美國,在逐利最大化與產業空洞化後,財富過度集中於少數人,對於外部,「捨」的能力下降,「得」的慾望上升,這是國際領導力流失的保證,不是一樁外部戰爭所能彌補的。

即便烏克蘭事件暫時性讓西方世界同仇敵愾,但也立即凸顯出美歐的利益分歧。若非美國已無法複製冷戰時期的「自由世界」陣營,這個強權是不會要求中國加入反俄行列的。

歐洲與美國的分歧只會擴大,不會縮小的原因是,傳統西歐與舊蘇聯時期的東歐在許多方面也有分歧,尤其是對俄政策。這使得美國必須將歐洲派系化,拉東歐裹挾西歐,而這種做法與俄羅斯對歐洲的政策是類似的。

換言之,試圖分化一個希望團結的地區,後果就是擴大彼此齟齬,增強彼此的不信任感。如此一來,維繫領導力的途徑,就只剩恫嚇,以致表面團結僅為一種表象,一有機會,雙方翻臉的可能性就大增。

再者,歐洲大國對華盛頓的不信任,還來自美國內部的巨大分歧。這是一個已然無法團結的強權,而且兩黨的對外政策在川普當政後涇渭分明,全世界都抓不準下一屆美國政府是否會毀約。這是侵蝕國際領導力的關鍵。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